1931年,蒋介石将一人秘密处决,可对于这个人,孙中山先生却曾评价道“此人可以改变国民党命运”。那么,这人是谁?蒋介石又为何要将他处决呢?
邓演达的故事得从1931年秋天讲起。
那年11月末的南京城阴雨绵绵,蒋介石的卫队长王世和带着几个便衣摸进关押政治犯的陆军监狱。被蒙住眼睛的邓演达被架上汽车,车子开到南京麒麟门外沙石岗突然停下。
随着几声枪响,这个被孙中山称作"能改写国民党命运"的汉子倒在乱草堆里,时年36岁。
这事当时没人敢声张,直到半个月后报纸上才冒出"邓演达下落不明"的消息。
很多人不知道,孙中山看重的这个年轻人其实是广东惠阳的农家子弟。
1909年刚满14岁的邓演达踩着草鞋走进同盟会秘密联络点,登记簿上名字墨迹未干就跟着队伍去炸清军粮仓。
民国成立那年他十六岁,扛着比自己还高的步枪跟着姚雨平打徐州会战。
子弹擦着耳朵飞过去也不退缩,老长官摸着少年人头夸他是"天生当将军的料"。
1919年保定军校毕业的邓演达崭露头角。他打仗有套特别办法,1923年打肇庆时城墙厚实得火炮都打不穿。部下都愁得直挠头,邓演达半夜带人摸了二里地,硬是把炸药塞在城砖缝里。
轰隆一声响,城头守军还没明白发生什么事,他带着敢死队已经冲进了城门洞。
孙中山在世时常常念叨:"演达带兵有章法,做事更讲规矩"。
黄埔军校筹备时他主抓学生训练,当教育长的日子里连烟都不许在操场抽。
官兵开会商量军务,他总让普通士兵先说意见,这种民主作风在当年的军营里实属罕见。
也正因为这个脾气,后来跟专权跋扈的蒋介石闹掰了。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汉口开会,邓演达领头提出要限制总司令权力。
他执笔起草的《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像根鱼刺卡在老蒋喉咙里。
当时两人在中央党部走廊撞见,蒋介石阴着脸说:"择生兄(邓演达字)如此高才,何苦为难自家人?"这话没说完四个月,南京街头就贴出了通缉邓演达的布告。
流亡德国的日子里邓演达也没闲着。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把国内土地兼并的情况分析得头头是道。
听说蒋介石拿2000银元高价收买他的笔名文章,朋友们都劝他避避风头。
谁知1930年刚回上海,他就组织了反对独裁的"黄埔革命同学会",惹得蒋介石在庐山会议上拍桌子:"此人非得除掉不可!"
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到上海愚园路给干部培训班讲课。
讲到土地革命正起劲,租界巡捕突然破门而入。
转押南京后,陈立夫奉老蒋之命送来了三张纸——只要签个字就能当剿共副总指挥。
邓演达扫了眼委任状冷笑:"拿着人民的血汗钱给自己人封官?真是棺材里伸手——死要面子!"没过百天便传来死讯,听说枪决命令还是蒋介石亲自写在日记本上的。
时隔八十六年,惠州演达大道的铜像基座前摆满了鲜花。
2017年清明时节,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带着新党员向雕像献花篮。
铜像左手攥着《土地问题决议案》,右手扶着犁铧望向远方,基座上刻着邓演达的名句:"为农工平民而奋斗"。
当地文保所去年翻修了纪念园展馆,新增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黄埔军校时期的黑白影像。
游客常在雕像前的长椅上歇脚,偶尔有老人指着铜像给孙辈念叨:"记得这位邓先生吧?当年要是他活着,咱们老家土改还能早来十年哩!" 信源标注: 1.《邓演达传》(人民出版社)记载1927年二届三中全会政治斗争细节 2.中国农工民主党官网《邓演达烈士生平》明确1931年遇害经过 3.人民网《邓演达铜像安放惠州纪念园》报道2017年纪念活动 4.《孙中山全集》第9卷收录1923年肇庆战役评价 5.台北"国史馆"藏《蒋介石日记》手稿证实处决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