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洞房花烛夜,新娘子一把掀开自己的红盖头,劈头盖脸的对着新郎便开始讲起了大道理。 红烛高照的新房里,新娘一把扯下盖头。 这个名叫谢冰莹的姑娘对着新郎萧明直截了当表明立场:包办婚姻早该废止,两人可以做朋友绝不能做夫妻。萧明当场愣住,满心期待的洞房花烛彻底成了泡影。 接下来的三天,谢冰莹只要找到机会就劝说萧明放自己离开。 最终萧明放弃了这场徒有形式的婚姻。倘若谢冰莹当年认命留下,或许能安稳度过一生。 但她的选择让她走上了另一条路,世间少了萧太太,多了位传奇的女兵作家。 谢冰莹拒绝包办婚姻源于新思想的洗礼。她在湖南省立第一女校读书时,校长是徐特立。 后来她考入中央军校女生部,接受了新式教育。身处动荡时局,她怀揣理想投身时代洪流。 包办婚姻对她而言如同紧箍咒。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早有所属——北伐时期并肩作战的战友符号。 逃婚成功后,谢冰莹历经艰难终与符号重逢。在那个战火纷飞、通信不便的年代实属不易。 两人在武昌结为夫妻,生下女儿取名“小号兵”。 然而新婚的甜蜜抵不过现实窘迫,夫妻俩穷得揭不开锅。 谢冰莹产后骨瘦如柴,符号却因工作牵连入狱。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本就艰难的日子雪上加霜。 谢冰莹带着孩子返回符家。尽管拼命写稿挣钱,依旧养不活全家人。 当她想带女儿回娘家时,符母担心她一去不回,强行留下了孙女。 孤身前往上海的谢冰莹,日子过得像黄连一样苦。更扎心的是,她误以为符号死在狱中。 为了摆脱痛苦,她省吃俭用攒钱赴日留学。岂料因拒绝欢迎伪满皇帝溥仪,她被日本特务抓进监狱折磨,随后遣返。 1935年,她改名换姓再赴早稻田大学求学。 在那些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完成了代表作《女兵自传》。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谢冰莹毅然归国抗战。她组建“战地妇女服务团”救治伤员。 硝烟弥漫的前线,她遇见了人生最后一位伴侣贾伊箴。 当时俩人穷得叮当响,铺盖一合就算成了家。生活稳定后她寻访女儿,才知符号当年根本没死。 符号出狱后带着女儿苦等她多年。造化弄人,战乱离散了这对患难夫妻。 重逢时谢冰莹想接走女儿,但早已习惯独立生活的小号兵婉拒了母亲。 两人只留下一张合影作为念想,没曾想这竟成了永诀。 1948年,谢冰莹受聘于台湾师范学院任教,与贾伊箴一同赴台。 退休后定居美国旧金山。多年来她渴望落叶归根,可特殊时期文人回国会引发台方猜忌。 为家庭安稳,她终究没能踏上故土。2000年,93岁的谢冰莹在旧金山离世。 临终前她交代子女将骨灰撒入太平洋——期盼着海水能带她回到故乡。 这位中国第一位女兵作家笔耕不辍,留下2000万字著作。 《女兵自传》被译成十余种文字流传海外。命运于她,如同一条九曲回肠的河。包办婚姻的萧明成全了她的理想,符号和贾伊箴都曾给过她炽热的真情。 这或许正是她文字里始终透着一股暖意的缘由。 符业奇晚年住在湖北宜昌,将母亲珍贵的回忆录原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2017年冬天走完了八十九载人生路。谢冰莹的骨灰按其遗愿撒入太平洋的万顷波涛中。 在湖南长沙县她的家乡,乡亲们建起了纪念室,用文字和照片记录这位传奇同乡的跌宕一生。 信息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珍藏符业奇捐赠的谢冰莹手稿。 长沙县档案局设立谢冰莹纪念室并公开展出相关资料。 宜昌市民政局提供符业奇生平档案记录。 湖南出版集团整理出版《谢冰莹全集》收录其全部著作。
老婆的伴娘团来了,但是没有伴娘团的感觉
【91评论】【8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