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急了!中国怎么办? 最近越南出台了个决议,自2026年7月起,河内市中心区域

静雅云影伴霞翩 2025-07-19 02:26:02

越南急了!中国怎么办? 最近越南出台了个决议,自2026年7月起,河内市中心区域将全面禁行燃油摩托车。消息一出,当地摩托车车主瞬间炸了锅,街头巷尾全是讨论声。 想当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那可是风光过。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中国的力帆、隆鑫等品牌带着价格实惠的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凭借低价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甚至让日本品牌措手不及。 那时候,越南警察都批量采购中国摩托当巡逻车,中国摩托车出口额一下子突破了 19.2 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从日本独占 98% 变成了中国拿下 90%。 可后来,中国企业为了抢市场,打起了价格战,把利润从 300 元压缩到 30 元。为了降低成本,有的品牌甚至把车架钢材厚度从 3 毫米减到 1.5 毫米,结果胡志明市就出了车架断裂的事故。越南消费者可不是傻子,很快发现日本摩托能用 10 年,中国摩托 3 年就报废了。 本田在败退的时候,做了三件关键的事:一是把维修点从 50 个扩张到 300 个,服务覆盖更广了;二是推出分期付款服务,降低了消费者的门槛;三是赞助越南足球联赛,一下子拉近了和越南人的距离。 这种 “卖产品更卖服务” 的策略,让日本摩托在 2006 年重新夺回了 95% 的市场。更厉害的是,日本企业还有技术储备。 当中国同行还在模仿 20 世纪 70 年代的车型时,本田已经研发出适合越南山地地形的 ABS 防抱死系统。技术差距这么大,越南中产阶层宁愿多花三倍价钱买日本货。 现在越南要禁行燃油摩托车,这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中国的电动车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雅迪在越南北江建厂,针对多雨气候开发防水电池,还在 300 家门店提供 2 小时快修服务。算一笔账:5 年使用成本,日本燃油摩托要花 7700 万越南盾,中国电动车只要 1600 万。 爱玛更绝,和越南便利店合作把充电桩塞进街角,还推出电池租赁方案,让老百姓花买摩托车的钱就能享受电动车的便利。最狠的是比亚迪,直接在越南市场拿下 47% 的份额,把本土品牌 VinFast 和日系车企打得措手不及。 中国企业玩的都是 “农村包围城市” 的套路:先在二三线城市铺网点,用比日系车便宜 30% 的价格打开市场,再通过智能互联功能(比如手机远程解锁、电量提醒)吸引年轻消费者。 更绝的是,他们把国内成熟的换电模式搬到越南,五菱在河内一口气建了 300 个换电站,3 分钟就能换块满电电池,彻底解决续航焦虑。 中国政府也没闲着,通过 “一带一路” 给越南输血。广西的晶优电子专门为越南富士康生产高精度晶体振荡器,每天有 20 万件配件通过友谊关口岸发往河内,支撑当地电动车组装线运转。 上汽通用五菱更是把中国的充电桩标准打进印尼,间接帮越南建立充电网络,现在河内街头已经能看到贴着 “中国制造” 标签的充电桩了。 这场电动车战争的背后,其实是一场能源话语权的争夺。越南每年进口石油花掉 GDP 的 5%,禁摩后每年能减少 120 万吨碳排放,相当于种了 8000 万棵树。 中国企业看准了这一点,不仅卖车还卖能源解决方案:宁德时代在越南建了锂电池工厂,比亚迪把太阳能充电棚引进河内,甚至有中国公司打算在湄公河建小水电,专门为电动车供电。 这种 “车 + 电 + 基建” 的全产业链输出,让越南在绿色转型中越来越依赖中国。 不过,中国企业也不能掉以轻心。当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吃的亏,就是因为低价劣质。 现在中国电动车要想在越南站稳脚跟,就得实打实的质量。雅迪专门请越南工程师参与研发,把车架钢材加厚 20%,还在每辆车上装了动态安全监测系统,摔车后能自动报警并发送定位。 台铃更狠,把智能云动力系统带到越南,车子能根据路况自动调整动力输出,在胡志明市的雨季里,骑台铃电动车的外卖小哥接单量比骑摩托的同行多了 40%。 越南的禁摩令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中国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把之前在摩托车市场吃的亏,在电动车领域找回来。

0 阅读:383

猜你喜欢

静雅云影伴霞翩

静雅云影伴霞翩

静雅云影伴霞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