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网购监管漏洞引关注,湘潭大学投毒案二审焦点何在?】 湘潭大学研究生投毒案,最近二审开庭。我们先来回顾这起案件,2024年,湘潭大学法学院一名女研究生张某某因为吃了一份麦片,不幸中毒身亡。看似意外,其实是同宿舍研究生周某早有预谋的投毒行为。震撼全国的原因不仅在于案件残忍,更在于投毒者是一位高学历的“学霸”,有毒理学背景,被告人周某曾提前查文献、网购剧毒秋水仙碱,还藏在衣柜精心准备。事发后不仅没有施救,反而删除记录、销毁证据,看着室友中毒身亡。 很多人问,二审周某以测试痛风药物反应、非故意杀人为由上诉,申请改判故意伤害或过失致人死亡罪,能不能算“过失”,有改判的机会吗?依据我国刑法,如果你明知道行为可能致命,仍然选择去做,就构成主观上的故意。周某把毒放进公用麦片里,谁吃到他都无所谓,这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明知故犯”。因为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准备、有步骤、有掩盖的典型预谋犯罪。从购买、投放、隐瞒,到最终导致死亡,整件事体现出的是极强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他不是不知道后果,而是做好了“让别人死”的心理准备,所以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法律适用时准确恰当的。 肯定有网友疑惑,为什么毒药秋水仙碱能轻松在网上买到,监管在哪儿?秋水仙碱本来是处方药,理论上需要医生开方才能购买。《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也表明,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只能在网上销售非处方药。然而现实时,形同虚设的“药师审核”、假处方的泛滥、很多电商平台审核流于形式,处方药物能轻松买到。 最后说个重点,网友说周某曾心理孤僻而且被孤立,会觉得是不是应该理解他、原谅他。但别忘了,刑法在行为人缺乏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前提下,会考虑减刑。而周某,从投毒前的搜索准备,到投毒后的冷静掩盖,全程清醒,逻辑清晰,不存在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目前案件一审已经判死刑,周某上诉请求改判,但二审维持原判的可能性极大。死刑并不是轻易判出的结果,而是法律在面对极端恶性时最严厉的回应。 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讨论? 我是周兆成,做一名专业且有温度的律师,我们下期再见。
2023年,联邦法院裁定——李昌钰伪造证据罪名成立。这一判决出来,全网都炸
【11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