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比利时青年罗杰即将被德军执行绞刑,国王亲自向德军求情,却遭到德军无情

万物知识局 2025-07-21 11:55:46

1943年,比利时青年罗杰即将被德军执行绞刑,国王亲自向德军求情,却遭到德军无情拒绝,没想到关键时刻,一名中国女子却挺身而出救下了他!   1943年,德国纳粹占领下的比利时进入了最黑暗的时刻,在艾海德蒙小镇上,22岁的青年罗杰因为参与破坏德军一列军火列车的行动被捕,罪名明确,证据确凿,德军决定三天后在广场公开执行绞刑,这个消息传开后,小镇沉浸在恐惧和悲恸中。   罗杰是镇上面包师的儿子,做事一向沉稳,待人友善,尽管他并未曾公开谈论过政治,但德军从他身上搜出的抵抗组织手册以及行动计划表已经足够构成判决。   镇上的人都知道他是为了保护村庄的安全才铤而走险,他的父母走遍了所有能求情的人,连被软禁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都亲自向德军驻比利时司令部写信,但换来的只有冷淡的四个字:维持原判。   在这座被封锁的小镇上,所有人都明白,无论地位多高,在德军眼中都没有足够的分量能改写这个年轻人的命运,就在众人束手无策时,镇上唯一的华人医生钱秀玲决定采取行动。   钱秀玲来自中国江苏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习惯书本与医理,1930年代留学比利时医学专业,毕业后与丈夫葛利夏在小镇上开设了诊所。   她平时寡言少语,为人低调,对病患无分国籍种族,都是一视同仁地诊治,她知道仅凭语言或身份是无法说服德军改变命令的,但她想起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几年前,她的堂兄钱卓伦曾担任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一名参谋,那时中德尚有合作,驻华德方军事顾问中有一位中将与钱卓伦关系甚笃,曾共同出席军事交流会议。   钱秀玲的抽屉里一直保存着一张当时留下的合影,照片中两人并肩站立,穿着军装,神情庄重,多年过去,照片略微泛黄,但背后的字迹仍清晰可辨,那名德国军官,就是现在比利时地区的德军最高指挥官冯·法肯豪森。   她花了一夜时间写信,用流利的德语,恳请将军重新审视这个案件,她在信中引用堂兄对法肯豪森的评价,强调他在中国时期秉持军人尊严,不轻易滥杀无辜,随后她请镇上的居民签名,一份请愿书上密密麻麻地署有三百多个名字。   她没有选择通过邮寄或他人转交,而是亲自带着信、照片和请愿书启程前往布鲁塞尔,从艾海德蒙到德军驻地需穿越一百多公里,沿路布满了德军哨卡。   她穿着一身不起眼的深蓝旗袍,把信件紧贴在胸口,照片夹在医书中,一路上她被反复检查、盘问,每一次都冷静应对。   到达布鲁塞尔后,她在德军司令部门前等待许久,两个小时后,哨兵才带她进去,法肯豪森将军面对这位中国女子递上的信件和照片,沉默地翻阅了那份沉甸甸的请愿书,他没有做出立即决定,钱秀玲被安排在门外的小房间中等待了一夜。   第三天清晨,罗杰的刑期被宣布更改为八年劳役,镇上的广播通知发布时,所有人都哽咽无言,罗杰的母亲昏倒在地,被邻居搀扶着醒来后一直紧紧抱着钱秀玲不肯放手,自那以后,钱秀玲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医生了。   战争没有停止,小镇和周边地区不断有人被捕,每次听闻谁即将被判死刑或被押往集中营,她都会再次启程,收集资料、请愿、奔走求情,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她共六次前往布鲁塞尔,成功争取减刑或释放的人数达到九十七人。   战争结束后,冯·法肯豪森作为战犯被引渡至比利时受审,当初求情的那位中国女子又一次出现在众人视线中。   她收集了许多曾受其恩惠者的证明材料和感谢信,向法庭陈述事实,她不为将军的战争行为辩护,只是说出她所见的部分真实,最终将军被判十二年监禁,而非死刑。   钱秀玲从未将自己的行为视作功绩,战后比利时政府授予她国家英雄勋章,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她的诊所继续开着,生活依旧简单安静,她拒绝接受媒体采访,也从未在公开场合谈论过自己救人的过程。   2008年,她在比利时逝世,享年96岁,那天小镇街道两侧站满了前来送别的人们,许多人手中握着一朵白色郁金香,对他们来说,她不仅是一个医生,更是战争年代中,一个照亮希望的名字。   信源:她让江南精神跨越国界,在欧洲成就一段“中国辛德勒”的传奇人生——澎湃新闻

0 阅读:60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