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巴西签了,埃及也签了,美国要慌了。之前是东盟十国,加上中东六个国家,到现在,已经有32个国家与我们签订了本币互换和贸易本币结算的协议,规模已经达到了约4.5万亿人民币。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使用本币而不是美元结算有何好处?黄益平:可避免货币错配问题;新华社媒体——中国和埃及两国央行加强金融合作) 一场不见硝烟的全球货币变革,正将美元霸权推向风口浪尖。巴西、埃及等越来越多国家选择与中国签订本币互换协议,直接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去美元化”的浪潮已席卷超过40个国家。 这般声势浩大的改变,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说到底,这场浪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美元霸权自身弊端堆积的结果。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美元的全球地位,开动印钞机,就能在全球购买商品和服务。而其他国家却不得不辛苦换回一张张绿色的纸片。这种不对称的体系让美国盆满钵满,却把巨大的成本和风险转嫁给了世界。 更糟糕的是,近年来美国越来越频繁地滥用特权。特朗普政府挥舞“对等关税”大棒,在全球掀起贸易战,极大地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让各国苦不堪言。 许多国家还面临着内在的金融风险。它们的负债往往以美元计价,资产却是本国货币。这种资产负债表上的错配,在风平浪静时或许还能维持平衡,可一旦本币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就会急剧膨胀,极易引发金融危机。 “老大”给不了好处,大家自然要另寻出路。各国对美元体系的信心动摇。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2000年超过70%降至2024年的57.4%,创下三十年来的新低。 各国寻求本币结算的经济动机变得格外强烈。虽然用美元能降低一部分交易成本,但随之而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却可能给一国的业务规划和未来收益带来巨大冲击。用本币结算至少可以剥离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庞大的本币结算网络正在全球铺开。截至2025年7月末,中国已与超过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近日,中国同埃及也达成了相关贸易合作,加强本币结算等等。 这些协议的触角遍及全球,从东盟,到中东的沙特、阿联酋,再到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甚至包括欧洲的英国和欧元区。用人民币和他国货币结算,有效对冲了美元波动的风险。 区域性的本币交易框架也在加速构建。2023年,东盟各成员国达成共识,要加强本地货币使用,减少对主要国际货币的依赖。如今,东盟与中日韩区域内的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已超过3800亿美元。 放眼全球,多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一些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开始转向。印尼、马来西亚等国都已公开表示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日本和韩国也在考虑这一选项,这无疑给美元霸权敲响了警钟。 数据清晰地显示,截至2025年3月,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为49.08%,虽仍占主导,但已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欧元占比为21.93%,人民币则升至4.13%。 大宗商品领域的变化尤其显著。传统上约八成的石油贸易以美元结算,但随着沙特与中国就部分石油贸易使用人民币达成协议,以及俄罗斯和印度建立卢布-卢比支付机制,美元的占比正在松动。 技术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工具。全球已有151个国家的央行在研究或推出数字货币,这为摆脱对美元的依赖提供了新的路径。中国央行积极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正是在探索这条新路。 当然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和融资货币的地位,短期内不会被轻易撼动。然而变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全球货币体系正迈向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时代。
[太阳]巴西签了,埃及也签了,美国要慌了。之前是东盟十国,加上中东六个国家,到现
韫晓生
2025-07-21 14:06: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