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86年,志愿军战士程立人,失踪三十年后,摇身一变成了阿根廷的富亨,坐拥60万亩农场,身价高达上千万,还娶了总统的妹妹...... (信息来源:海外网——志愿军老兵远走阿根廷成总统妹夫 坐拥60万亩地) 1986年,阿根廷华裔巨富程立人踏上贵州故土,准备为家乡修路办厂时,他面对的是一张张热情又疏离的脸。这位衣锦还乡的志愿军,风光无限。 可当他想资助当年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时,对方却婉拒了。这客气背后,藏着一段纠缠了三十多年的过往...... 程立人并非草根出身,他生于贵州思南的富裕之家,接受最优质的教育,1945年考入大学攻读外语。毕业时,他已精通英、法、西三门外语,这在那个年代堪称凤毛麟角。不过,他本人长得挺拔,一副练家子的模样。 谁知时局动荡,一身才华也无处施展。当时青年最好的出路就是当兵,他也随之加入国民党成为了一名基层军官,1949年,他所在的部队顺应大势起义,他随之加入了解放军,紧接着,他就跟着部队开赴了朝鲜战场。 1951年5月,程立人所在部队被美军包围,士兵一时间陷入了绝境。程立人坚称自己是弹尽粮绝后才放下武器。但一些战友认为程立人主动投降,甚至在战俘营里“主动帮美国人办事”。 无论真相如何,程立人成了战俘。而他那几门外语,也在此刻派上了意想不到的用场。他给美军看守当翻译,后来还被任命为战俘营大队长,管理着上千名中朝战友。 程立人相对配合的态度,加上他能和美国人无障碍沟通,自然引来了巨大的敌意和孤立,甚至招来过同胞的殴打。不过,程立人内心也有着相当的委屈,他或许也只是想充当润滑剂,保障战友们的安全。 面对这些委屈,程立人选择了沉默。他从未利用自己职位谋求过什么,亦或者成为叛徒,但这些在当时并不被理解,或许也正是这份不被理解的孤独,以及内心难以言说的“愧疚”,他最终做出了决定:战争结束后不回国。 他最开始的想法是前往离家稍近的印度。本以为能凭着高学历和语言能力在此立足,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下,他这个“外人”根本没有社会地位,找份体面工作难如登天。 他几经辗转,当上海员,最终在遥远的阿根廷找到了自己的码头。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更重要的是,这里通行西班牙语和英语,对他来说毫无障碍,程立人心里清楚,这里或许就是他可以扎根的地方。 他天生就有敏锐的商业嗅觉。一番市场调查后,他看准了阿根廷特产的红纹石,他判断这种宝石在印度市场肯定大受欢迎。他又发现印度的豆类物美价廉,恰好可以卖给阿根廷的畜牧业大户做饲料。 就这样一个横跨南美和南亚的贸易闭环被他轻松打通。要知道,在50年代,整个阿根廷几乎没人去过印度,更别提了解那里的市场了。程立人恰恰靠着那段潦倒的生活,洞察到了这两个隐藏的商机。 他的生意一发不可收拾。从白手起家到阿根廷的珠宝大王,程立人只用了短短十几年。到了80年代,他的商业帝国已然成型,名下不仅有两家上市公司,还坐拥60万亩土地。 更惊人的是,他还把时任阿根廷总统阿方辛的亲妹妹娶回了家,彻底跻身上流社会,成了当地最有权势的华人。 改革开放后,程立人第一时间回到了贵州。他捐钱捐物,把部分产业转移回国,真心实意地想为家乡做点事。 从一个背负骂名的战俘,到一个荣耀归乡的巨富,程立人这一路走得实在太过传奇。 用“意志软弱”来概括他在战俘营的选择,显然过于简单。他在战俘营中只是尽力当了一个管理战友的职责,面对误解也只是默默承受。而在异国他乡功成名就后,他又毫不犹豫地回馈故土。 或许他当时做出的选择只是“权宜之计”,他当时内心中的复杂和纠葛,以及他后来的种种成功,他一生都无法与人言说,这也是无需求解的难题。
[太阳]1986年,志愿军战士程立人,失踪三十年后,摇身一变成了阿根廷的富亨,坐
韫晓生
2025-07-21 16:06: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