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说白了,俄乌这仗拖成了烧钱的大坑,雇佣兵省钱省力,还能帮普京保留主力军,万一北约真的下场了,俄罗斯也有一战之力。 从成本角度来看,俄罗斯使用雇佣兵有着显著的经济考量。培养和维持一名正规军士兵需要大量资源投入。 俄军正规军的合同兵,仅薪资、社保以及家属福利等加起来,一年就得 15 万美元。 此外,T - 90 坦克、苏 - 35 战机等重装备的使用,涉及高昂的油钱和维护费。 在俄乌冲突中,每天消耗炮弹超过 3 万发,按正规军后勤标准,仅弹药运输就得动用军区直属的铁路兵团,其成本是雇佣兵用民用卡车运输的 3 倍。 而像瓦格纳集团这样的雇佣兵组织,给士兵开的月薪大概是 20 万卢布,约 2000 美元,算上奖金及武器弹药,一个雇佣兵一年开销撑死 8 万美元。 如此对比,在这场烧钱的持久战中,使用雇佣兵能极大降低成本。 在兵力结构与损耗分担方面,俄罗斯也有自身的困境与策略。俄罗斯总兵力 100 万出头,其中一半义务兵按法律不能派往境外作战。 真正能拉上俄乌战场的合同制正规军满打满算 30 万,可还得留 10 万守着北约边境,毕竟波兰、波罗的海三国那边,北约已摆了 8 个机械化旅,坦克装甲车数量众多。 若将这些宝贵的正规军全部投入如巴赫穆特那样残酷的巷战,损耗将极为巨大。 打光一个摩步旅,就得补充 3000 人、50 辆坦克,长此以往,一旦北约动手,俄罗斯将无力应对。 而雇佣兵的人员构成相对复杂,以瓦格纳为例,里面有不少是从监狱里放出来的重刑犯,他们签了 “战死豁免刑期” 的合同,即便出现大量伤亡,俄罗斯也能相对轻松地重新招募补充,以此有效分担正规军可能承受的巨大损耗。 作战灵活性上,雇佣兵也有着正规军难以比拟的优势。国际红十字会多次批评俄乌战场的城市巷战过于残酷,正规军若采用一些极端战术,必定会遭受国际舆论的猛烈抨击。 但雇佣兵不在乎这些,例如他们使用的 “风暴 - Z” 突击群战术,采用人海战术填战线,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踩着尸体往前冲。 而且雇佣兵的行动不受繁琐军事审批流程的束缚,瓦格纳从非洲招募的叙利亚雇佣军,从接到任务到开赴乌克兰前线,最快 72 小时就能到位。 反观正规军,调动一个营得提前一周报备国防部,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种效率差距可能影响战局走向。 俄罗斯使用雇佣兵还有着深层次的战略储备意图。 俄军总参谋部早就表明,西部军区的 58 集、近卫 1 集等王牌部队,弹药、油料一直维持在 “72 小时内可投入全面作战” 的状态,其目标并非乌克兰,而是紧盯波兰边境的北约装甲集群。 2024 年北约搞 “坚定捍卫者” 演习,一下子往东欧增派了 200 辆豹 2 坦克,倘若俄罗斯在乌克兰将正规军打残,北约极有可能顺着第聂伯河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让雇佣兵去与乌军长期消耗,将正规军作为战略储备,成为俄罗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从历史和传统角度看,俄罗斯使用雇佣兵并非新鲜事。 早在 1992 年摩尔多瓦内战中,俄罗斯就启用了雇佣军,随后在车臣战争等各种冲突和战争中,也常常能看到俄罗斯雇佣军的身影。 2017 年,普京总统公布法令,将俄军在海外行动中使用外国志愿者的行为合法化。这种长期的实践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反映出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中运用雇佣兵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政策依据。 在俄乌冲突中,雇佣兵在多个关键战役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瓦格纳集团为例,在巴赫穆特战役中,瓦格纳的雇佣兵作为主力,潜入对方两翼,切断后勤补给线,战术灵活多变,给乌军造成了极大压力。 他们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这场惨烈的绞肉战中坚守数月,有力地支援了俄军的作战行动,也充分展现了雇佣兵在特定战场环境下的独特价值。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大量使用雇佣兵,是基于成本控制、兵力结构优化、作战灵活性需求、战略储备以及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一策略在这场复杂且持久的冲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说白了,俄乌这仗拖成了烧钱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7-22 15:10: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