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贫民窟,年轻时被迫当船妓,却孕育出香港首位华人首富,而澳门赌王何鸿燊是她的曾孙子,李小龙是她的曾外孙。 1910 年的香港油麻地,70 岁的施娣坐在铁皮屋的竹椅上,看着曾孙何鸿燊蹒跚学步,手里攥着的银镯子,是她当年从上海崇明岛逃难时,母亲塞给她的唯一念想。 镯子内侧刻着的 “娣” 字,早已被岁月磨得模糊,像极了她这跌宕起伏的一生。 1855 年的黄浦江码头,15 岁的施娣被船主推搡着上了开往香港的货船。她的蓝布衫被扯破了袖口,露出胳膊上被父亲债主用烟杆烫伤的疤痕。 在船上,她白天给货箱刷桐油,夜里被迫陪客,荷兰商人何仕文第一次见她时,她正蹲在甲板上用贝壳学算术,海风把她的辫子吹得像团乱草。 “这姑娘眼神里有股劲。” 何仕文后来对朋友说,他不知道,这股劲是被生活的鞭子抽出来的。 在香港德己立街的公寓里,施娣给何仕文生下四儿一女。她学不会西餐的刀叉,就蹲在地上用筷子夹牛排,惹得犹太商人的朋友窃笑。 但她会在煤油灯下教孩子们写汉字,何东的作业本上,“人” 字总是写得特别大。 1873 年何仕文离开时,留下的怀表停在凌晨三点,施娣没哭,只是把怀表的发条拆下来,给小儿子何甘棠做了个弹弓。 最苦的时候,她带着五个孩子住在油麻地的铁皮屋,台风天屋顶被掀翻,一家人就蜷缩在桌子底下。 施娣去码头扛过棉花,去洋行擦过地板,有次给富人家送菜,主人家的狗扑上来咬她,她死死护住篮子里给孩子带的面包,腿上被咬出了血也不撒手。 街坊劝她把混血孩子送进孤儿院,她瞪着眼睛骂:“我的崽,再苦也要自己养。” 何东 13 岁报考圣保罗书院那天,施娣把唯一一件没打补丁的蓝布衫给他穿上,自己却光着脚送他到门口。考试题目里有道题问 “什么是尊严”,何东写:“我娘蹲在码头补渔网时,脊梁骨是直的。” 后来他成了香港首位华人首富,在太平山顶盖了豪宅,却总说:“我最贵重的家具,是母亲那把磨破了的藤椅。” 施娣的孙女何爱瑜(李小龙的母亲)出生时,她已经 60 岁了。小姑娘皮肤雪白,像极了何仕文家的人,施娣抱着她,给她讲自己当年在崇明岛采桑椹的故事。 “阿婆,你为什么总穿蓝布衫?” 何爱瑜指着她的衣服问。施娣摸摸布料上的补丁:“这颜色经脏,就像人,经得住摔打。” 后来何爱瑜嫁给粤剧名家李海泉,生下李小龙,总说儿子那股不服输的劲头,随太祖母。 1920 年施娣去世时,何东在她的枕头下发现了一个布包。里面有何仕文留下的怀表发条,有何东小时候掉的乳牙,有何甘棠当医生后开的第一张处方,还有李小龙的胎发。 何鸿燊那时才 5 岁,被父亲何世光抱在怀里,看着灵堂上太祖母的照片,照片里的女人穿着蓝布衫,眼神清亮得像香港的海水。 何东在葬礼上说:“我母亲没读过书,却教会我们,做人要像船锚,沉得下去,才能撑得起船。” 这句话后来刻在了何家祠堂的石碑上。 何鸿燊年轻时闯澳门,口袋里总揣着太祖母的银镯子;李小龙在美国拍电影,化妆台上摆着太祖母的照片,说:“这是我们家最厉害的人。” 如今香港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施娣当年用过的渔网梭子。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这个从崇明岛贫民窟走出的女性,用坚韧编织了一个家族的传奇。” 而她的故事,就像维多利亚港的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是比黄金更珍贵的东西 —— 那些在泥泞里开出的花,永远比温室里的更有力量。 参考来源:深圳商报数字报——新安县疍家女施娣
她出身贫民窟,年轻时被迫当船妓,却孕育出香港首位华人首富,而澳门赌王何鸿燊是她的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7-24 00:10:43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