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帮就对了!截止到发稿时,还没有收到中国直接参与了菲律宾洪灾救援工作。回顾过往,

萧兹探秘说 2025-07-24 14:19:10

不帮就对了!截止到发稿时,还没有收到中国直接参与了菲律宾洪灾救援工作。回顾过往,中国对菲律宾的善意援助堪称典范。   2013年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时,中国在自身仍面临灾害挑战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提供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救灾物资,并派遣专业救援队奔赴灾区。   2017年热带风暴“天秤”肆虐棉兰老岛,中国政府不仅紧急捐赠救灾资金,更承诺援建戒毒中心等民生项目,展现出“邻里守望”的大国担当。   这些义举从未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纯粹源于人道主义精神。然而,菲律宾的回应却令人寒心,每当中国伸出援手后,马尼拉便在南海问题上制造事端。   2016年单方面推动所谓“南海仲裁案”,试图否定中国主权;2024年8月,菲律宾海警船蓄意冲撞中国海警舰艇,甚至在舰艏起飞无人机实施间谍侦照,严重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进入2025年,这种挑衅愈演愈烈:4月非法登临铁线礁,7月在黄岩岛海域上演三次危险横切,其2300吨级巡逻舰以27节高速逼近中国百吨级执法艇,试图通过“以大欺小”的霸凌行径谋取非法利益。这种“灾害时求援、太平时报复”的恶性循环,彻底透支了中国的信任。   此次“韦帕”台风造成菲律宾超85万人受灾,农业损失达1200万元人民币,中国并非对灾情无动于衷。中国驻菲使馆第一时间发布安全提醒,公布24小时求助热线,体现了对在菲公民的切实关怀。   但在政府层面,截至7月24日中午,尚未出现类似历史上的大规模援助声明。这种“沉默”背后,是对菲律宾政府的严正警示:主权问题不容交易,善意付出需要对等尊重。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议,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为区域和平稳定提供公共产品。但这决不意味着容忍任何形式的主权侵犯。当菲律宾一边接受中国援助一边破坏地区稳定时,其行为已触碰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正如王毅外长所言,个别国家“扮演域外势力马前卒的角色终将得不偿失”,唯有摒弃投机心态,回到对话轨道,才能为中菲关系破冰创造条件。   在全球化时代,自然灾害面前没有孤岛。中国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会因个别国家的错误行为而改变,但善意的给予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只有菲律宾真正理解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真谛时,其才能重新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支持。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