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正在不远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7-24 18:39:58

1945年,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正在不远处的榕树下。他感觉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就悄悄架起迫击炮,打算给他来一发。 说起陈宝柳这人,在国民党军的部队里算是个传奇,他是被国民党抓壮丁被迫入伍的,入伍后因为身体壮实,眼里好,被分到了迫击炮连队,别看他只读过三年私塾,可打起炮来比那些军校生还准,因为他从小在老家就练就了用石子打鸟百发百中的能力。 1944年的衢州保卫战中,在黄埔军校李教官的教导下,陈宝柳创造了一人操炮击退日军一个中队的战绩,他利用山地地形不断变换射击位置,让敌人误以为遭遇炮兵连攻击,这次战斗后,他被提升为炮班班长,专门负责执行高难度炮击任务。 最让战友们佩服的是,陈宝柳有个绝活听声辨位,只要听到枪炮声,他就能大致判断出距离和方向,这本事在山地作战时特别管用。 有次夜战,全连被日军火力压制,陈宝柳硬是凭着声音找到了敌人的机枪阵地,两发炮弹就解决了问题。 1945年这场遭遇战,陈宝柳透过草丛仔细观察,榕树下的日军毫无戒备,武器随意堆放,正围着几个穿旗袍的女子说笑,凭借经验他判断距离约700米,完全在射程内,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其中几个女子神色惊恐,明显是被胁迫的。 陈宝柳深吸一口气,开始调整炮架,他的动作又快又稳,每个环节都烂熟于心,他只有四发炮弹,必须一击必中,而且还不能伤害到那几名女子,装定好射击诸元后,他拿出第一发炮弹,轻轻放入炮管。 "轰!"沉闷的炮声在山谷回荡,几秒钟后榕树下腾起一团黑烟。陈宝柳顾不上观察战果,立即装填第二发,这次他瞄准的是敌人可能逃跑的小路。 第三发、第四发接连发射,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榕树下已经是一片狼藉,透过硝烟,陈宝柳看到有几个身影在地上挣扎,很快就不动了。 打完最后一发炮弹,陈宝柳没有恋战,迅速拆解迫击炮准备撤离,就在这时,他听到山下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呼救声,原来那几个女人没有受伤,正惊慌失措地往山上跑。 陈宝柳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看看,他提着步枪小心翼翼地靠近,发现这几个女人都是附近村子的,被日军抓来当劳工,其中一个姓王的大嫂哭着说:"恩人啊,您可救了俺们的命!这帮畜生糟蹋了好几个姑娘,还打死了不听话的。" 听到这里,陈宝柳恨不得再补几炮,他安慰了几句,指了条小路让她们赶紧回村,临走前王大嫂塞给他一个布包:"这是鬼子的东西,兴许对您有用。" 陈宝柳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份日军的行军图和密码本,他眼睛一亮,这可是重要情报!赶紧收好东西,背起迫击炮往部队方向赶。 回到驻地后,陈宝柳立即向上级汇报,营长看了缴获的文件,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好小子,立大功了!这份情报能救多少弟兄的命啊!" 后来根据这份情报,部队成功伏击了一支日军运输队,缴获了大批弹药物资,陈宝柳因此获得三等功,还被提升为炮班班长。 抗战胜利后,面对爆发的国共内战,陈宝柳选择了离开,他不愿把炮口对准同胞,连夜离开部队,徒步七天回到温州老家,临走时,他带走了那枚美军顾问赠送的炮队镜和一位牺牲战友的识别牌。 回乡后的陈宝柳开始务农,但战争的经历让他成为村里的村长,每逢暴雨季节,他总是带领村民修筑堤坝,用当年构筑工事的方法保护农田,他很少提及战争往事,只是默默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乡土。 晚年的陈宝柳将两个儿子都送进了部队,2015年90岁高龄的他获得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老人只是淡淡地说:"那场仗打得值,鬼子一个没跑掉,老百姓都救出来了。" 如今陈宝柳的孙子在火箭军服役,继承了祖父的精准打击传统,老人临终前将那枚炮队镜和识别牌放入棺木,带着一个农民炮手的荣耀长眠地下。

0 阅读:215
乐山悦水闲情

乐山悦水闲情

乐山悦水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