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杨得志下乡看望老战友,却发现老战友生病却没钱治,县委见他生气,急忙解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7-24 23:08:49

1973年,杨得志下乡看望老战友,却发现老战友生病却没钱治,县委见他生气,急忙解释:“他是特务,不治也罢,不用管他!” 杨得志怒目圆睁,声音如雷:"放屁,侯礼祥是特务?您们查过没有?"县委书记被这位开国上将的怒火震慑,结结巴巴解释档案显示此人曾任国民党联保主任,杨得志冷哼一声:"档案?档案能代表一切吗?" 躺在病床上的侯礼祥已经六十多岁,浑身是病,连一碗稀粥都买不起,看着昔日生龙活虎的战友如今落魄至此,杨得志心如刀绞,他当即命令随行人员:"立刻送医院,所有费用军区承担。" 侯礼祥的故事要从1928年说起,才十六岁的侯礼祥在江西参加红军。因为读过四年私塾,会写会算,很快被提拔为文书,有次邓小平政委要刷标语,人手不够,听说一营有个小文书字写得好,便叫来帮忙。 侯礼祥用白灰水在墙上写下"打土豪分田地"几个大字,邓小平看后连声称赞,侯礼祥憨笑着说:"政委,我写的是白字,"邓小平一愣,随即大笑:"好个机灵鬼。" 1935年5月,红一军摆脱敌人追击来到大渡河边时,发现敌人拆毁了桥梁,国民党在河对面和还设置了关卡,有部队把守,为了大部队能够顺利渡河。 红一团团长决定挑选十八名战士提前强渡过河,破坏敌人设置的关卡,时任红一营的营长侯礼祥主动请缨,带领着十七名勇士担任此九死一生的任务。 在密集的弹雨中,侯礼祥和战友们划着小船冲向对岸,子弹打在船帮上木屑横飞,侯礼祥一边划桨一边用身体护住战友,上岸后他第一个跃出船头,端着刺刀冲向敌人阵地,成功消灭了关卡里的敌军,保证了红军大部队顺利渡河。 在泸定桥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侯礼祥再次挺身而出,当时铁索桥上的木板被敌人拆光,只剩下十三根铁链悬在湍急的大渡河上。 侯礼祥带领突击队员,腰间挂着手榴弹,背着木板,在铁链上匍匐前进,敌人的机枪扫射不停,身边的战友一个个掉进河里,侯礼祥咬紧牙关,终于爬到桥头,用最后一颗手榴弹炸开了敌人的工事。 因为作战勇敢,侯礼祥很快升任团长,在甘泉战役中,他带队冲锋时大腿中弹子弹打断了股骨,军医说要截肢,他死活不同意:"没了腿还怎么打鬼子?"硬是保住了这条腿,但从此走路一瘸一拐。 1938年,侯礼祥已升任红军团长,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他的右肺被弹片击中,差点丧命。 组织考虑到他伤势太重,决定让他回江陵老家养伤,同时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打入敌人内部搜集情报,为了保密,连档案都没有转移,只给了他一份证明文件。 回到江陵后,侯礼祥化名侯文彬,利用家族关系当上了联保主任,他暗中保护地下党员,为游击队提供情报和物资。 1940年,日军扫荡江陵,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他与上级失去联系,更糟糕的是,藏在床底的证明文件被小偷偷走,他的红军身份再无凭证。 解放后,侯礼祥的联保主任身份成了污点,他多次申诉,但因为档案中把他的名字误写成"李祥",而当地恰好有个汉奸也叫李祥,两人身份被混淆,从此他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在历次运动中饱受折磨。 1971年秋天,走投无路的侯礼祥决定北上找老首长,他变卖了家里最后的财产,一路乞讨到济南,在军区大门口,哨兵看他衣衫褴褛要赶他走,侯礼祥急了:"我是红一团一营营长,找杨司令有要事,"哨兵将信将疑,通报了上级。 杨得志听说有个自称红一团一营营长的老人找他,心里一惊,见面后,看着面前这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他几乎认不出来。 侯礼祥哽咽着说:"老团长,我是侯礼祥啊,当年在大渡河,是您派我去当突击队长的……"杨得志的眼眶湿了,紧紧握住他的手:"老侯,您受苦了。" 杨得志立即给侯礼祥安排食宿,并写信给武汉军区,要求彻查此事,但地方上以程序为由,迟迟不予解决,直到1973年杨得志下乡看望老战友侯礼祥时,却发现侯礼祥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当时侯礼祥还生病了却没钱治疗。 杨得志决定亲自督促此时,军区派出专门调查组,他们找到了当年的老战友杨勇、王平等人作证,又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最关键的证据来自叶剑英元帅,他亲自证明1939年确实安排侯礼祥回乡执行潜伏任务。 1975年春节前夕,江陵县终于为侯礼祥彻底平反,他被认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享受团级待遇,每月补助40元,县里还为他盖了新房,安排了医疗保障。 拿到平反通知书那天,这位铁骨铮铮的老战士泪流满面,但他没有一句怨言,反而把补发的抚恤金大部分捐给了村小学:"孩子们读书要紧,国家培养下一代比啥都重要。" 晚年的侯礼祥常坐在村口大槐树下,给孩子们讲长征故事,他总是说:"吃点苦不算啥,只要革命胜利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这些人就是死了也值得。" 1991年冬天,这位历经磨难的老红军安详离世,终年八十岁,临终前他握着儿子的手说:"告诉后人,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要相信党,相信国家。"

0 阅读:0
乐山悦水闲情

乐山悦水闲情

乐山悦水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