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凡应征者,都难免接受一官半职,而接受一官半职,成为臣子,与常人无异,也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言了。还有,凡人好尚不同,征召又带有猎奇性,应征者很难合乎君主的胃口,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君主固然失望,应征者也给人盛名难副的感觉……这样一来,人们不得不视征召为畏途。在这两种心理的驱使下,逐渐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即整个社会不以接受征召为荣,而以拒绝征召为贵……君主越是想征召,人们越是设法拒绝征召,在当时已经蔚成风气。”
这段心理分析写的好玩,但陈仲安先生接着说:
“有的学者认为,双方目的均在沽名钓誉。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被征召者实多有难言之苦衷。否则,成天东躲西藏,甚至隐姓埋名,直到老死他乡,纵获清誉,又有何用?”
这段我不敢苟同,除了少数极端案例,做戏做全套嘛,如果连东躲西藏都省了,未免名声来的太容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