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肾脏病,最怕的就是病情一步步发展,最终走向尿毒症。而要控制尿毒症的节奏,其实就是一个一个击破出现的一些危险症状。因为尿毒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堆病,有各个病症组成。其中危害最大的病症主要是四个,也是加速透析的原因之一,这些症状要尽快预防,不要等到真的肾衰竭末期了才去干预。

排第一的心血管问题:肾脏的“头号杀手”
心血管病变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主要的死因。它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多种问题。
其中,高血压的控制尤为关键。一般来说,当尿蛋白<1克/天时,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如果尿蛋白更多,则建议控制在125/75 mmHg左右。
怎么控制?除了低盐饮食、规律作息外,医生通常会首选ACEI或ARB类降压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利”或“沙坦”类药物),并可能联合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平”类药物)或其他降压药。记住:降压不是越低越好,收缩压尽量不要低于110 mmHg,以免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
另一个危险角色是心力衰竭,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无法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坐下、双腿下垂,减轻心脏负担,并尽快就医。

排第二的肾性贫血:让你疲惫无力的“隐形小偷”
进入慢性肾脏病3期后,很多患者会出现肾性贫血。你可能说不清哪里不舒服,但就是整天疲倦、乏力、怕冷、头晕、失眠——这很可能就是贫血在作怪。
长期贫血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损害心血管系统。
应对贫血,主要靠药物治疗:在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充足的前提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针剂,有效率超过90%。同时,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补充铁剂、叶酸等。
至于输血,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推荐作为纠正贫血的常规手段。
排第三的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骨骼与血管的“双重危机”
这是慢性肾脏病中后期极易被忽视的全身性问题,主要包括:
高血磷可引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应对方法是坚持低磷饮食,必要时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司维拉姆等)。
继发的血钙紊乱血钙过低会引起手脚发麻、抽搐;血钙过高则可能导致血管钙化。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将血钙维持在正常或正常偏低水平。
还会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病:表现为骨痛、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在控制血磷血钙的基础上,医生可能会使用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来治疗,严重时需考虑手术。
一个小贴士:蔬菜焯水后再炒,能减少草酸,促进钙吸收;大米浸泡后再煮,面粉发酵时间长一些,也有助于释放更多的钙。

第四个是离子紊乱与酸中毒:身体内部的“环境危机”
肾衰竭时,身体最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高血钾极其危险,可导致心脏骤停。必须严格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及时纠正酸中毒,必要时使用药物或透析降钾。
代谢性酸中毒则会加速肌肉分解,导致营养不良。通常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来纠正。
肾损伤后排水能力下降,水钠潴的多发。应控制食盐摄入一般每天不超过5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
但并发症不是必然发生的,而是可防可控的。要避免尿毒症偷袭,就尽可能早期的去干预它们,在引起连锁反应之前就控制住,尿毒症也会来的更晚,肾功能依然可以持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