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战中,18岁的赵梓山参加白刃战,他记得“拼刺刀,谁先动手谁先死”,一个头戴

历史萌乐站 2025-07-30 15:11:16

山东抗战中,18岁的赵梓山参加白刃战,他记得“拼刺刀,谁先动手谁先死”,一个头戴钢盔、腿上打着皮绑腿的鬼子向他冲来,赵梓山紧盯敌人眼晴,等待鬼子先刺。 那时候的风,裹着麦芒子往人眼里钻。 赵梓山攥着步枪的手青筋暴起,枪托抵在腰上,硌得生疼——那是昨天突围时被炮弹片划的伤,血痂刚结住,一动就牵扯着发麻。 他不敢眨眼,鬼子的钢盔在日头下闪着冷光,皮绑腿勒得紧紧的,裤脚边还沾着不知哪个村子的泥土。 “先动手的,喘气的空当就会露破绽。” 三班长的话在耳朵里嗡嗡响。三天前,三班长就是因为急着捅穿一个鬼子的胸膛,被旁边扑上来的敌人挑穿了喉咙。 老兵们都说,鬼子练刺杀练了十年,讲究“一寸长一寸强”,可咱庄稼汉出身的兵,就得靠“熬”——熬到他沉不住气,熬到他刺刀递过来的瞬间,咱再躲。 鬼子的脚步顿了顿,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儿,像村口饿极了的野狗。 赵梓山看见他眼里的红血丝,混着杀气,还有点别的——大概是瞧不起这个没戴钢盔、穿着打补丁单衣的年轻兵。 突然,那刺刀带着风声刺过来,寒光直逼胸口! 赵梓山几乎是本能地往旁边一拧,肋骨撞在枪杆上,疼得他眼冒金星。就是这一瞬,他把憋着的气全灌进胳膊,步枪往前一送——刺刀没入鬼子小腹时,他听见对方钢盔落地的脆响,还看见那双眼睛里的惊愕,慢慢变成灰败。 不远处,战友们还在拼杀,枪托撞在一起的闷响,刺刀入肉的噗嗤声,混着喊杀声,在田野里滚来滚去。 后来他常想,那天要是先动了手,躺在麦地里的就是自己了。 18岁的年纪,本该在地里帮爹割麦,可鬼子来了,田埂被炸成了烂泥,娘送他出门时塞的煮鸡蛋,早就凉透在口袋里。 他攥紧枪,看着远处冒烟的村庄,突然懂了三班长的话——不是怕动手,是得活着,活着把这些豺狼赶出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59

评论列表

张雷

张雷

2025-07-31 20:12

真髓!!!致敬英雄!!!

历史萌乐站

历史萌乐站

萌乐相伴,感受历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