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不住了,余承东干脆把桌子掀了算了 ——这一句刷屏的调侃,在8月4日有了实锤。鸿蒙智行官方宣布:尊界S800上市67天,大定订单突破1万台,平均成交价90万元上下。百万级豪车,两个月卖出一万台,这个数字在传统豪强眼里几乎等于科幻片:劳斯莱斯2023年全年在大陆才卖了1600多台,宾利也不过3000出头。消息一出,车圈先是安静,随后爆炸——喜欢华为的、讨厌华为的,都只剩一句话:还能这么玩? 故事得倒带到5月30日。那天,余承东把一辆5480mm长的行政轿车推上台,报价70.8万—101.8万,直接把国产车的价格天花板顶到百万区间。台下有人冷笑:国产凭啥?48小时后,订单2118台;72小时,2600台;19天,5000台;67天,10000台——每一次刷新数字,都像一记耳光甩在质疑者脸上。更狠的是,70%的用户选择顶配101.8万那款,真金白银不带犹豫。有人说这是“华为信仰”,可数据拆开来却全是硬核干货:首发的800V雪鸮增程平台,10分钟补能80%;三电机+后轮转向,爆胎120km/h仍直线行驶;L3级ADS4.0,激光雷达比某些新势力全车传感器加起来都贵;四座版星空顶、零重力座椅、隔断屏风,把迈巴赫的“老板座”卷成了“移动头等舱”。 幕后更精彩。为了这台车,江淮把合肥工厂全部推倒重来,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全部对标德国工业4.0标准,一条生产线能兼容纯电、增程两种动力,每60秒下线一台车,良率飙到96%以上——这是江淮连续七年亏损后押上全部身家的绝地反击。另一边,华为把终端BG最精锐的工程师整建制搬到江淮,光智能驾驶标定就跑了300万公里,从黑河-30℃到吐鲁番50℃,把ADS4.0的紧急避障阈值硬生生提到80km/h,比行业标准高了整整一倍。余承东在内部会上拍着桌子说:“今天不颠覆,明天就被颠覆。”于是,传统豪车还在讲故事的时候,尊界直接亮出体检报告:首批用户里,80后、90后老板占55%,家里早就有了S级、7系、A8,买尊界只为“尝鲜”和“省时间”。更夸张的是,奔驰最大经销商中升集团,悄悄把北上广深的黄金铺面改成鸿蒙智行旗舰店,因为卖一台尊界的利润顶两台S级,经销商比用户还现实。 为什么能成?一句话:技术捅破天,体验卷到边。百万豪车最核心的社交属性,已经从“车标”变成“科技勋章”。以前开劳斯是告诉别人“我有钱”,现在开尊界是告诉别人“我还跟得上时代”。保险数据更扎心:问界M9第二年保费腰斩到5000块,比十几万的雅阁还低,事故率低到保险公司主动降价——这背后是算法对燃油豪车的降维打击。尊界S800把这套逻辑原封不动搬到百万市场:用ICT行业的迭代速度打机械制造的节奏,用软件定义豪华,用数据取代情怀。 故事讲完,评论区留给你们:当百万豪车不再只是身份象征,而是科技旗舰,你会为国产百万豪车买单吗?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2025-08-04《尊界S800上市67天订单破万 国产豪车迈入百万俱乐部》 新华社2025-08-05《鸿蒙智行尊界S800热销背后:技术与制造的双重突破》 央视新闻2025-08-05《中国高端品牌新标杆 尊界S800万辆下线仪式合肥举行》
今晚谁也笑不出来了,本以为72小时小订15000台够绝望了,但当余承东把问界M8
【1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