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约谈了,说明10天前安全部门的警示绝非空穴来风,已经把握了一定的证据,管理部

优优谈过去 2025-08-05 12:18:43

正式约谈了,说明10天前安全部门的警示绝非空穴来风,已经把握了一定的证据,管理部门约谈意味着开始出手了。[凝视] 7月31日下午,一条消息炸翻了科技圈,国家网信办正式约谈英伟达,原因竟然是他们的H20芯片可能存在“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就在半个月前,黄仁勋还兴高采烈地跑到中国,宣布H20芯片恢复对华销售,甚至跟雷军在古建筑前开心合影。 现在好了,英伟达直接被叫去“喝茶”了。 美国议员居然公开承认,他们要求出口芯片必须植入追踪功能,这不是什么阴谋论,而是白纸黑字写进法案里的要求。 想想都觉得可怕,你买的AI芯片,随时可能被远程监控甚至关闭。这跟在你家装摄像头有什么区别? 更离谱的是,美国一位AI专家直接爆料,英伟达的追踪和远程控制技术早就成熟了。换句话说,这些功能可能早就在芯片里运行着,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黄仁勋今年已经三次访华了,1月份在深圳发红包,最高给到4万元,还承诺“下次来是10万”。4月份在北京表态“中国对英伟达非常重要”。7月份又来,跟小米雷军见面,说想买小米汽车但在美国买不到。 这一系列动作看起来很友好,但现在回头想想,是不是另有深意? 从商业角度看,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确实重要,2024年英伟达中国区营收高达171亿美元,如果H20被禁售,今年将损失140到180亿美元。 这可不是小数目。英伟达股价刚刚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成为全球第一家达到这个成就的公司。黄仁勋个人财富也飙升到1440亿美元,超过了巴菲特。 但钱再重要,也不能拿数据安全开玩笑。 H20芯片的来历就很有意思。这本来是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特供版”,性能被大幅削减,就是为了绕过美国的出口管制。 结果美国今年4月份还是禁了,理由是“国家安全”。到了7月份,又突然放行,让英伟达可以重新对华销售。 这前前后后的反复,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更关键的是时间点,就在7月21日,国家安全部罕见发布警告,提醒外国芯片可能被植入后门,能远程控制设备,甚至自动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收集数据。 十天后,英伟达就被约谈了,这个时间卡得太精准,显然不是巧合。 从技术角度看,在芯片里植入后门确实可行,现在的AI芯片功能复杂,代码量庞大,想要悄悄加点料并不困难。 而且这种后门可能非常隐蔽,平时看不出异常,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激活。用户根本察觉不到自己的数据正在被悄悄收集。 英伟达的回应也很耐人寻味,他们只是简单否认芯片存在“后门”,但对于追踪定位功能却避而不谈。 这种欲盖弥彰的态度,反而让人更加怀疑。 从产业角度看,这次约谈释放了明确信号:中国不会容忍任何威胁数据安全的行为,不管对方是多大的公司。 英伟达虽然是AI芯片巨头,但在中国市场必须遵守中国的规则。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些都不是摆设。 有人担心这会影响中美科技合作,其实大可不必。合规经营的外企在中国一直很受欢迎,问题是有些公司想要特殊待遇。 台积电已经为英伟达追加了30万颗H20芯片的生产订单,预计今年出货量将突破100万颗。但现在看来,这些芯片能否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还是个未知数。 这件事也给其他外企上了一课,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游离于监管之外。想要在哪个市场做生意,就必须接受当地的法律约束。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反映了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的激烈程度,美国一边限制对华芯片出口,一边又要求植入监控功能,这种矛盾做法让企业左右为难。 英伟达夹在中间确实不容易,但这不能成为威胁用户安全的理由。 从用户角度看,我们有权知道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否安全。如果芯片里真的有后门,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这次约谈可能只是开始,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类似的安全审查会越来越常见。 对于国内AI企业来说,这也是个机会,如果国外芯片存在安全隐患,本土替代方案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 华为、寒武纪、海光等国产芯片厂商,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AI发展需要全球合作,关键是要在开放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次英伟达被约谈,究竟会如何收场?H20芯片还能否在中国市场销售?这些都有待观察。 但有一点很清楚:在数据安全面前,没有任何企业可以享受特权。不管你是英伟达还是其他巨头,都必须接受监管部门的审查。 这才是对用户负责,对市场负责的态度。 你觉得英伟达的芯片里真的有“后门”吗?如果有,你还敢用他们的产品吗?对于这种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外国芯片,你认为应该如何监管?在AI发展和数据安全之间,我们该如何平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 财联社—— 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