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郑成功的大儿子和自己35岁的乳母生下一子,郑成功听闻后下令全部处死,谁知儿子没死,自己却被气死了。
那年农历五月初八,台湾岛上空阴云密布,三十八岁的郑成功躺在病榻上,耳边是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这位半年前刚把荷兰人赶出台湾的民族英雄,此刻却因家事缠身奄奄一息,他至死也没想到,自己戎马一生收复河山,最后竟栽在亲生儿子手里。
事情要从三年前说起,十九岁的郑经奉父命镇守厦门,身边带着刚过门的妻子唐氏,这唐氏是前明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知书达理端庄贤淑。可
血气方刚的郑经偏偏不爱大家闺秀,反而迷上了四弟的乳母陈氏,这陈氏虽已三十有五,但生得肤若凝脂、眼含秋水,走起路来柳腰轻摆,看得郑经神魂颠倒。
两人常在照看婴儿时眉来眼去,借着给孩子喂奶的由头暗通款曲。
要说这郑经也真是胆大包天,他不仅与陈氏私通,还让陈氏怀了身孕,1661年冬天,陈氏在厦门产下男婴,取名郑克臧。
远在台湾筹备攻台的郑成功听说添了孙子,喜得连发三道嘉奖令,赏赐金银布匹无数,消息传到唐显悦耳朵里,这位老尚书气得胡子直颤,自家孙女过门三年肚子没动静,倒让个奶娘抢了先。
唐显悦连夜修书痛骂:"乳母亦在八母之列,郑经乱伦产子,将军不惩反赏,何以治军?"这封信送到台湾时,郑成功正为父亲郑芝龙被清廷处决的事悲痛欲绝。
原来郑芝龙早年降清,清廷为逼郑成功就范,竟在菜市口斩了这位六十二岁的老将,消息传到台湾不过十日,福建又传来噩耗,旧部黄梧为讨好清廷,带人刨了郑家祖坟。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郑成功旧疾复发,当他拆开唐显悦的信件,看到"乱伦"二字时,气得当场呕血。
据《台湾外志》记载,郑成功当即摔碎药碗,下令处死董夫人、郑经、陈氏及幼孙,可驻守厦门的将领们早被郑经收买,周全斌等老将跪求:"少主乃国之根本,岂可因闺房之事废立?"
郑成功在台湾急得团团转,每日登高远望厦门方向,时值梅雨季节,他冒雨连站八日,终染风寒。
五月初八这天,他忽然捶胸顿足大呼:"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双手抓破面颊而亡,台湾县志记载,郑成功咽气时,安平港外惊雷炸响,暴雨倾盆如注。
要说这事蹊跷,还得提提当时的时局,清廷为困死郑家军,从山东到广东实行"迁界禁海",沿海三十里内不许住人。
郑成功收复台湾本为建立抗清基地,哪知将士们水土不服,疟疾横行,恰在此时,南明永历帝在缅甸遇害的消息传来,郑氏集团顿时失去政治旗帜。
郑经的丑闻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据江日升《台湾外志》披露,郑成功死前已察觉部下异心。
他原计划跨海攻打菲律宾,粮草船只都已备齐,却因这场家庭变故耽搁,若真让郑成功拿下菲律宾,东亚历史恐怕要改写。
最令人唏嘘的是郑氏家族内斗,郑成功尸骨未寒,弟弟郑袭就在台湾自立为王,郑经带兵杀回台湾夺权,逼得郑袭连夜出逃。
待郑经坐稳王位,当年保他的周全斌反被猜忌,落得个削职为民的下场,郑经之子郑克臧更惨,十八岁就被权臣冯锡范诬陷"非郑家血脉",活活勒死在灵堂。
二十年后,当施琅率清军攻破澎湖,郑经之子郑克塽捧着金印投降时,台湾百姓才恍然大悟:当年那场家庭闹剧,早为郑氏王朝的覆灭埋下祸根。
清史稿记载,康熙帝听闻郑成功死因,竟提笔写下"海外孤忠"四字,不知是赞其气节,还是笑其迂腐。
如今走在台南延平郡王祠,还能看见康熙御笔的楹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这对联挂在郑成功塑像两侧,仿佛在诉说那个时代的荒唐,英雄能赶走红毛番,却管不住自家人;能收复台湾岛,却算不透儿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