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西‘自古以来’是越南的!”越南课本上竟然将中国领土写成他们的“故土”,

优优谈过去 2025-08-07 10:19:35

“广东、广西‘自古以来’是越南的!”越南课本上竟然将中国领土写成他们的“故土”,公开挑衅中国。[凝视] 最近一个话题在中国网友中引发热议:越南史学界将广东、广西称为“故土”。这种说法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毕竟在我们熟悉的历史叙事里,两广地区从秦朝开始就是中华版图的一部分。 这种认知差异到底从何而来?背后又有什么历史渊源? 事情要从2200多年前的南越国说起,公元前204年,河北人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疆域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这个政权存在了93年,于公元前111年被汉武帝所灭。 在中国史书中,南越国只是秦末汉初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但在越南的历史叙述中,南越国却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在越南又称赵朝,越南史学家将赵佗视为越南历史上的重要君主,他们的理由是南越国中有骆越人(今越南京族的祖先)参与政治,因此将整个南越国历史纳入越南史的范畴。 这种“选择性认祖”确实让人哭笑不得,按照这个逻辑,蒙古人是不是该主张整个欧亚大陆都是他们的故土? 越南史学家还找到了另一个“证据”,1007—1175年,在168年的时间中,宋朝始终会追赠越南亡故君主“南越王”的王位,这让越南人不断强化与南越国的历史联系。 宋朝的这种做法本来只是外交礼遇,类似于今天的礼节性称呼。但到了越南那边,这反而成了“宋朝承认两广属于越南”的历史依据。 13世纪初,越南女皇李昭皇在禅位诏书中写道:“自古南越帝王,治天下者有矣,惟我李受天眷命,奄有四海,列圣相承,二百余年”。这道诏书直接将越南李朝归入“南越帝王”的历史谱系中。 19世纪初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越南阮朝想改国号为“南越”,结果被嘉庆皇帝断然拒绝。 嘉庆帝认为“南越”范围过大,安南国不过是古南越范围的一隅,广东广西“自汉以来皆为中国”。最后采纳广西巡抚的建议,根据“百越之南”给阮朝定国号为“越南”。 嘉庆帝采纳建议赐下“越南”国号,并明确该国号意义是“百越之南,与古所称南越,不致混淆”。 但这个“妥协”并没有打消越南对两广的觊觎之心。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1824年,据《大南实录》记载,1824年冬,越南京城人士阮春振拦驾上书,请求带兵夺回两广故地。时任越南君主的明命帝令焚其书,下诏不准狂妄陈言,否则治罪如律。但阮春振只是戴枷惩戒一个月就释放了。 这个细节很有意思:明命帝表面上拒绝了这个“狂妄”建议,但只是象征性地惩罚了一个月。这说明什么?说明越南统治层对两广的觊觎从未停止,只是实力不济不敢付诸行动。 这不仅是选择性记忆,更是对历史的重新建构,越南史学界将这种观点写入教科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越南人。 1974年西沙海战后,越南社会科学院推出《越南古代史》,认为“越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侵略史”,这正是目前越南的主流观点。 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不存在“中越关系”。公元968年越南的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自称皇帝,这时中越之间才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用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去套两千年前的古代政权,本身就是一种时空错乱。 为什么越南对两广如此执着?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历史上有过交集,另一方面也是民族主义情绪作祟。 如今的越南人认为,百越是南越国政权的重要参与者,当时骆越(越南京族)规模较小,但毕竟京族属于百越的一支,这成为越南脱离中国版图后,其宣称对中国两广地区主权的“依据”。 但事实是,百越是瓯越、荆越、邗越等十余支大型越人部落的统称,越南京族(骆越)只是其中规模较小的一支。 这个词最先出现在越南著名史学家陈重金的《越南通史》中,后被越南史学家广泛引用,成为一个越南历史专有名词。 如今中越两国早已划清边界,但历史认知的差异依然存在。这种差异提醒我们,历史从来不是单一叙事,而是多角度的解读。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历史记忆的选择性解读,往往服务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就像有人开玩笑说的,要是按这个逻辑,成吉思汗的后代是不是该主张整个欧亚大陆都是他们的? 时至今日,在一些越南人的史观中,两广是越南的故土,这种错误的认知依然在越南国内非常有市场。 历史教科书应该如何平衡学术客观性和国家立场?民族主义史观又会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你觉得这种历史认知差异对中越关系有什么影响?历史教育应该如何避免过度的民族主义色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 越南视广东、广西为“故土”,荒谬观点为何在越南颇有市场?——观察者网

0 阅读:0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