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突然病逝。30岁的皇后萧燕燕连夜找来大臣韩德让。待两人

勇敢小妹 2025-08-09 17:37:04

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突然病逝。30岁的皇后萧燕燕连夜找来大臣韩德让。待两人议事完毕,萧燕燕突然抱住要离去的韩德让,将脸庞紧紧贴着他的胸膛,柔声细语道:“今晚我要你。” 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突然病逝,年仅12岁的太子耶律隆绪继位。 新帝年幼,主少国疑,宗室亲王手握重兵,虎视眈眈,北方的宋朝更趁虚而入,发动“雍熙北伐”,辽国一时陷入内忧外患的绝境。 萧燕燕,本名萧绰,契丹贵族萧家的小女儿。她爹是辽朝北府宰相萧思温,打小把她当儿子养,教她读兵法、理朝政。16岁嫁给耶律贤,没几年就凭着过人的才智,成了辽景宗背后的“半个皇帝”——耶律贤身体弱,很多奏折都是她代批的,朝堂上的老臣都说,“皇后之言,即天子之意”。这年她30岁,眉眼间还带着几分柔媚,可骨子里的韧劲,比草原上的狼还狠。 韩德让呢,是个汉人,却在契丹朝廷里坐到了南院枢密使的位置。他爷爷是被契丹俘虏的汉人官员,到他这辈,早成了辽国的“自己人”。他跟萧燕燕还有段旧情——年轻时两家曾有婚约,后来萧燕燕被选入宫,这事儿才作罢。他懂汉人的谋略,也通契丹的习性,手里握着兵权,是辽景宗最信任的大臣,也是此刻萧燕燕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韩德让被抱住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烛火在他身后晃,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块紧绷的弓。他能感觉到萧燕燕的发香混着淡淡的脂粉气,更能感觉到她身子在抖——不是害怕,是孤注一掷的决绝。 “皇后……”他想推开她,手刚抬起来,就被萧燕燕按住了。 “德让,”她的声音埋在他胸口,闷闷的,却字字清晰,“景宗走了,隆绪才12岁。那些亲王,哪个不想把我们母子撕了吃肉?宋朝又在边境磨刀子。我一个女人,守不住这江山。” 韩德让的喉结动了动。他知道她的意思。 辽国这地方,向来认实力不认规矩。当年耶律阿保机打天下,靠的就是“兄弟联盟”。如今主少国疑,光靠“太后”的名分镇不住场子。可他一个汉人,一个外臣,怎么帮? “你要我做什么?”他问,声音有些哑。 萧燕燕抬起头,眼里的泪还没干,却亮得惊人:“我要你帮我稳住朝堂,守住边境。我要你……像当年没入宫时那样,护着我。”她顿了顿,指尖划过他的衣襟,“今晚留下,往后,也留下。” 这话里的意思,谁都明白。 不是简单的男女之情,是把两个人的命运、把辽国的命运,死死绑在一起。她用自己做筹码,换他的死心塌地。 那晚之后,韩德让真的“留下”了。 他搬进了皇宫旁边的府邸,每天跟萧燕燕一起上朝,一起批阅奏折。有人嚼舌根,说“太后私幸大臣”,韩德让直接把那几个宗室子弟杖打二十大板,扔去了边境。萧燕燕则下旨,“韩枢密使之言,与朕同”,把他的权力抬到了跟皇帝一样的位置。 那些手握兵权的亲王不乐意了。 耶律喜隐第一个跳出来,说要“清君侧”,结果被韩德让带兵围了王府,没几天就“病死”在牢里。其他亲王吓得不敢作声,乖乖把兵权交了出来。 宋朝那边,宋太宗听说辽景宗死了,觉得机会来了,派了曹彬、潘美几路大军北伐,想夺回燕云十六州。 萧燕燕亲自披甲上阵,韩德让在她身边当军师。两人在岐沟关设下埋伏,把宋军打得丢盔弃甲,连杨业都被俘虏了。经此一战,宋朝再也不敢轻易犯辽,边境安稳了几十年。 耶律隆绪渐渐长大,看着韩德让跟母亲同食同寝,听着朝臣喊韩德让“尚父”,心里不是没有疙瘩。可他更记得,那年他夜里发烧,是韩德让背着他跑遍全城找太医;是韩德让教他骑马射箭,告诉他“江山不是靠哭来的,是靠打出来的”。 后来萧燕燕下旨,赐韩德让姓“耶律”,改名叫“耶律隆运”,地位跟亲王一样。她还让耶律隆绪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他。 1009年,萧燕燕去世,享年57岁。 韩德让受的打击太大,没两年也跟着去了。耶律隆绪把他葬在萧燕燕身边,两座墓挨得极近,像他们生前那样,从未分开。 有人说萧燕燕不知廉耻,身为太后却与大臣私通。可在辽国的史书里,她是“承天皇太后”,是让辽国疆域达到鼎盛的“一代英主”。韩德让也不是“面首”,是“辅政功臣”,连汉人写的《辽史》都夸他“定策立隆绪,辅政安邦,功盖辽史”。 其实啊,草原上的规矩,从来比中原的礼教简单。 能保住江山,能护佑子民,管他什么男女大防?萧燕燕用最“离经叛道”的方式,拴住了最得力的臂膀,守住了一个王朝的安稳。她不是靠男人,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把一手险棋下成了胜局。 这世上的权力游戏,从来只看结果,不问手段。 信息来源:据《辽史·萧绰传》《辽史·韩德让传》及《宋史·太宗本纪》等记载整理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