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六年(655年)冬,唐高宗李治偶然经过西内掖庭,忽然想起被废黜的王皇后和削去妃位的萧淑妃。 虽然早已断绝情分,但念及年少结发之情,李治动了恻隐之心,决意一探故人。 掖庭幽禁之处阴森可怖,厚重的宫门紧锁,窗棂被粗粝的木条封得严严实实,仅留碗口大的洞口传递食物。李治心中不忍,抬手叩门:"皇后、淑妃尚安否?"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那是五姓七家的顶级门阀,打小被教养成"标准皇后"——端庄、寡言,走路步子都透着规矩。她嫁给李治时,他还是晋王,后来跟着他成了太子妃、皇后。可这端庄里缺了点活气,李治对着她,总像对着一幅精致却冰冷的画。 萧淑妃,南朝兰陵萧氏的后裔,性子像团火。会唱江南小调,能陪李治下围棋到深夜,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刚入宫时,李治天天往她院里跑,连王皇后的请安都懒得多待。她为李治生了一儿两女,仗着宠,有时会故意在王皇后面前晃悠新得的赏赐。 还有个绕不开的,就是刚当上皇后没多久的武则天。她比李治大四岁,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后来削发为尼,又被李治接回宫里。她懂李治的软肋,会在他烦政事时递杯热茶,也敢在朝堂争议时说句"陛下不如这般"。扳倒王、萧二人,正是她一手策划——说王皇后厌胜(诅咒),说萧淑妃谋逆,桩桩件件都掐在李治的顾虑上。 宫门里静了片刻,接着传来一阵窸窣的拖动声,像有人在地上爬。 "是......是陛下吗?"声音嘶哑得不像人声,是王皇后。 李治的心揪了一下,隔着门板说:"是我。你们......还好吗?" "好?"另一个声音抢了过来,带着哭腔和尖利的怨毒,是萧淑妃,"陛下看看这狗洞!看看这锁!我们是猪是狗,才被关在这里!陛下忘了当年许诺我'永不相负'吗?" 王皇后轻轻咳了两声,声音平了些,却更让人难受:"陛下若念旧情,求您开恩,让我们出去吧。哪怕做个宫女,守着宫墙,也比死在这里强......" 李治看着那碗口大的洞口,能隐约瞥见里面昏黑一片,闻见霉味混着馊味。他想起王皇后初嫁时,给他绣的荷包针脚细密;想起萧淑妃怀第一个孩子时,他陪她在月下许愿。 "你们等着,"他声音发紧,"我会想办法。" 转身离开时,他没看见,洞口有双眼睛死死盯着他的背影,那是萧淑妃的恨。 这话很快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 她正在偏殿试穿新制的凤袍,听见太监回报,手里的金剪"咔"地剪断了丝线。 "陛下心软了?"她嘴角勾起冷笑,"也是,毕竟是结发妻,是宠过的人。" 第二天,李治刚上朝,武则天就让人去了掖庭。 她没杀她们,却下了道更狠的旨:"截去手足,投于酒瓮。" 太监回来复命时,声音抖得不成调:"娘娘......王氏、萧氏......在瓮里还喘着气,说......说'愿来世托生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 武则天把刚沏好的茶泼在地上:"妖妇!敢咒我!" 她当即下令,后宫禁猫。 又过了几日,李治再想去掖庭,却被武则天拦在半路。 "陛下忘了她们谋逆之罪?"她挽住他的胳膊,笑得温柔,"若放她们出来,她们能容得下臣妾,容得下太子吗?前几日朝臣还在说,王氏族人造反的余党未清呢。" 李治看着她眼里的光,那光里有他熟悉的依赖,更有他不敢深想的锐利。他张了张嘴,终究没再说什么。 王皇后和萧淑妃死后,武则天给她们改了姓,王氏为"蟒",萧氏为"枭",连名字都不许留。 掖庭那间囚室,后来一直空着,锁锈得再也打不开。有老宫女说,阴雨天路过,能听见里面有女人哭,一会儿是端庄的劝,一会儿是尖利的骂。 李治后来再没提过她们。只是某次生病,梦里惊醒,喊的竟是"皇后救我",醒了才想起,王皇后早已不在了。 有人说李治薄情,当年的许诺转头就忘。可换个角度看,他更像是被权力推着走的人——一边是门阀旧势力的王皇后,一边是家族有反心的萧淑妃,一边是能帮他制衡朝堂的武则天。他的"念旧情",在皇权的棋盘上,轻得像片羽毛。 而王皇后和萧淑妃,不过是这场博弈里,最先被吃掉的棋子。她们的端庄也好,泼辣也罢,在皇权和野心面前,终究抵不过一句"挡路了"。 信息来源:据《旧唐书·后妃传》《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及《资治通鉴·唐纪》等记载整理
永徽六年(655年)冬,唐高宗李治偶然经过西内掖庭,忽然想起被废黜的王皇后和削去
勇敢小妹
2025-08-09 17:37:0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