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男子离婚后儿子选择跟前妻一起生活,生病也不来探望,男子寒心了,当即立下遗嘱,把自己将近500万的财产都留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男子死后儿子霸占遗产,还说遗嘱不算数。男子的兄妹将侄子告上法庭,法院这样判了。 在大连某医院病房里,刘洪生虚弱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的他已经是胃癌晚期,靠着化疗来维持生命,可生命也即将达到终点。 他心中最惦记的还是唯一的儿子,然而在自己病危的时候,却一次都没有来看望过他。 床头柜上,放着他的遗嘱:名下近500万房产、存款及投资,全部由弟妹刘洪波、刘洪霞继承。 儿子刘俊文的名字,被划去了。 刘洪生的人生,曾因婚姻的破裂而陷入低谷。 早年与妻子于敏的结合,曾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婚后两人性格不合,矛盾日益尖锐,即便在儿子刘俊文出生后,争吵也未曾停歇。 最终,两人选择领领了离婚证。 离婚时,儿子成了两人的抢夺。 于敏以刘洪生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生活学习为由,争取抚养权,甚至不惜对簿公堂。 最终,法院将刘俊文判给了母亲。 刘洪生虽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他安慰自己,毕竟父子血脉相连,距离阻隔不了亲情。 他按时支付抚养费,期盼着与儿子相聚。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儿子跟随母亲生活后,父子间的联系日渐稀少。 起初是电话少了,后来连约定的见面也常被各种理由推脱。 刘洪生忙于打拼事业,试图用工作的成就填补情感的空白,事业也的确风生水起,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但物质的丰盈,始终无法填补他渴望儿子的亲近。 后来,病魔的降临。 当刘洪生被确诊胃癌晚期、最需要亲人陪伴时,他本能地想到了儿子。 他拨通了前妻的电话,试图恳求前妻让儿子能来看看他,哪怕只是说几句话。 可电话那头,于敏含糊其辞地表示“看孩子时间”。 然而,日复一日的等待,唯独不见儿子刘俊文。 病床上的刘洪生,眼睁睁看着生命一点点流逝,他的心一寸寸凉透。 正是这份彻骨的寒心,让刘洪生决定把自己的遗产留给弟弟刘洪波和妹妹刘洪霞。 于是,在律师的见证下,他签署了遗嘱,表示感念弟妹的恩情。 儿子刘俊文,则被完全排除在继承人之外。 这份遗嘱,是刘洪生对无情现实的最后抗争,也是对真正付出亲情者的郑重回馈。 刘洪生离世后,这份遗嘱却立刻引发了冲突。 父亲尸骨未寒,前妻于敏便带着已近成年的儿子刘俊文找上门来,理直气壮地要求继承遗产。 他们声称遗嘱无效,刘俊文作为唯一的亲生儿子,是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父亲的财产理应由他全部继承。 面对这“依法主张”,刚刚承受丧兄之痛的刘洪波和刘洪霞悲愤交加。 他们无法理解,一个在父亲最需要时都不肯露面的儿子,有何颜面在父亲死后争夺财产? 他们拿出了那份遗嘱,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协商无果后,刘洪波兄妹毅然将侄子刘俊文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确认遗嘱效力并按期执行。 法庭之上,刘洪波兄妹痛陈兄长晚年的凄凉与刘俊文的不孝,强调遗嘱是刘洪生在意识清醒时,基于真实意愿所立,且经过合法公证,应得到充分尊重。 他们出示了刘洪生住院期间的陪护记录、通话记录等证据,证明刘俊文确实未尽到为人子的基本义务。 刘俊文一方则辩称,自己当时是未成年,对父亲疏于关心有情可原,且作为直系血亲,法律应保障必要的继承份额。 法院的判决,首先确认了刘洪生所立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认为表达了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应予以尊重。 遗嘱中关于财产由弟妹继承的核心内容有效。 但同时,法院也考虑到刘俊文作为刘洪生的亲生儿子,依据《民法典》关于“必留份”的规定。 判决需为刘俊文保留一部分遗产作为必要的生活费用。 法官参照大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酌情判定预留1.2万元作为刘俊文的必要份额。 扣除这1.2万元后,刘洪生留下的近500万遗产,全部由尽心照顾他的弟妹刘洪波和刘洪霞继承。 这场风波,最终以法律的裁决画上句点。 刘洪生用500万遗产的归属,对儿子的不孝做出了最严厉的“惩罚”。 而法院的判决,则展现了不尽孝道者在道义上的破产,但也恪守底线,为血脉留存了最后的体面与保障。 主要信源:(央广网——子女长期不尽赡养义务 丧失继承权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辽宁大连,男子离婚后儿子选择跟前妻一起生活,生病也不来探望,男子寒心了,当即立下
炎左吖吖
2025-08-13 10:42: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