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为啥不对中国实施二级制裁呢?卢比奥的答案令美国主持人脸色大变,演播室鸦雀无声。日前,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福克斯新闻访谈中道出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即使美国对中国进口俄油设限,中国也能把这些原油炼成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再卖到全球市场。欧洲国家作为主要买家,最终得花更高价格买这些油。如果买不到,他们还得找其他来源,油价只会涨得更离谱。这把制裁的刀,砍向中国的同时,也会伤到美国和盟友自己,搞不好还会让全球通胀雪上加霜。 欧洲在这件事上显得特别纠结。表面上,他们跟着美国喊制裁俄罗斯,可真要对中国动手,他们就犹豫了。2025年6月加拿大G7峰会上,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对中国加征200%关税,现场却没人附和,气氛冷得像冰窖。 原因很简单,欧洲经济跟中国绑得太紧。2024年中欧贸易额高达8500多亿欧元,德国汽车业35%的利润靠中国市场,像奔驰这样的巨头都说高关税没用。欧洲怕制裁中国会让自己的经济先崩盘。 美国对印度和中国区别对待,也很耐人寻味。8月初,白宫对印度买俄油加了25%的关税,但对中国的类似措施却推迟了90天。 卢比奥解释,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俄油,远超印度。制裁印度影响有限,可制裁中国就等于动全球能源链,欧洲首当其冲会受不了。 印度石油公司董事长阿什尼也说,关税再高,印度买俄油的决定还是看钱说话,没打算停。 那场访谈是卢比奥的“摊牌时刻”。他冷静地拆解了美国的心病:玛利亚几次想插话,都被他用事实堵了回去。 欧洲私下给白宫写信,担心制裁中国会让油价暴涨,通胀失控。演播室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玛利亚只能放弃反驳。 美国想用老办法制裁,却发现自己被全球化绑住了手脚。中国不只是买家,更是全球供应链的枢纽。制裁中国,等于打自己的命脉。 美国推全球化时求效率,现在却被这张网困住,进退两难。中方回应得很硬气,说跟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合情合理,底气来自对全球格局的清楚认知。 这场能源博弈说明,全球化让各国利益捆得太紧,单边制裁已经不好使了。美国想孤立中国,却忘了自己也是这套全球化体系的参与者。 强行制裁,只会让油价上涨,通胀加剧,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做法,短期看是政治秀,长期看却可能让美国失去更多盟友信任,经济上也自食苦果。 你觉得美国这招制裁能管用吗?欢迎留言聊聊你的想法!
鲁比奥在福克斯的灯光下说了句难听的真话。主持人追问为什么不去制裁同样买俄油的欧洲
【10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