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狱医刘石人到女牢诊病,一个女犯突然摔倒在地,刘石人下意识地去扶她,下

趣史小研究 2025-08-27 15:59:11

1948年,狱医刘石人到女牢诊病,一个女犯突然摔倒在地,刘石人下意识地去扶她,下一秒却愣住了,因为对方竟塞给他一个纸团! 要说这刘石人,其实也挺倒霉的。他1924年从冯玉祥办的西北军医学校毕业,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在国民党军队里干了小半辈子,到1947年,好不容易熬成了个中校军医。听着挺风光是吧?但那时候的国民党,内部乱成一锅粥,很多部队都撤编了。 刘石人跟一大帮校级军官一起,被扔在重庆的军官队里等着重新分配。哥们儿,那场景,狼多肉少。有门路的、会来事儿的,早就给自己找好下家了。就刘石人这种没背景、不会钻营的老实人,只能在最后捡别人挑剩下的。 最后,他被“分配”到了重庆绥靖公署总务处的检诊所。没多久,一个更没人愿意去的活儿砸到了他头上——去渣滓洞当狱医。 渣滓洞是什么地方?人间地狱。重庆那天气,又湿又热,关在里面的“犯人”大多都带着伤,很容易感染化脓。上面怕闹出大规模的传染病,死了人不好交代,才想着设个诊所。这苦差事,自然就落到了没“靠山”的刘石人头上。 刚到渣滓洞,刘石人是憋了一肚子火。工作环境差得没边儿,药品、器械少得可怜,更要命的是,特务看得死死的,他给犯人看病,都得隔着铁栏杆,跟喂动物似的。上面给他的指示很“明确”:只要保证这些人不死就行。 这哪是治病救人?这简直就是侮辱医生这个职业。 有一次,一个犯人得了急性阑尾炎,疼得在地上打滚,眼看就要不行了。刘石人急了,坚持要进牢房做紧急处理。看守直接把他拦住了,冷冰冰地说:“规定就是规定,不能进!” 刘石人彻底爆发了,他直接冲到监狱管理者办公室,把药箱往桌子上一摔,吼道:“平时你们让我隔着牢房看病就算了,现在人命关天,还不让我进去,他要是死了你们哪个负责?这个狱医我不干了!” 这一嗓子,把对方给镇住了。毕竟,再找一个愿意来这鬼地方的医生可不容易。最后,他们只能破例,让刘石人进了牢房。 也就是从这一次次近距离接触中,刘石人慢慢发现,这些被严加看管的“犯人”,根本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徒。他们很多人都很有教养,有学识,聊天的时候眼睛里有光。他心里那杆秤,开始慢慢倾斜了。 刘石人动了恻隐之心。他会以看病为由,偷偷给犯人带点有营养的吃的;有时候,还会利用开外出就医证明的权力,悄悄帮一些人联系家人,甚至先后帮助三十多个“病人”成功获释。 他的这些善举,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这个人,就是开头塞给他纸团的女犯——胡其芬。 胡其芬是当时的中共重庆工委妇女书记,是狱中地下党组织的骨干。她和同志们观察了刘石人很久,觉得这个人本质善良,有正义感,是能争取的对象。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刘石人回到自己那间简陋的诊所,关上门,手心里全是汗。他颤抖着打开纸团,上面只有两行字: “同志,经过这几日观察,你确实是一个好人,我有心脏病,日后请尽心医治。” “要勇敢,千万别害怕。” “同志”这两个字,像电流一样击中了他。他反复琢磨这两句话,特别是“心脏病”三个字,这明显是暗号,是希望他能以看病为借口,建立一个秘密的联系。 那一晚,刘石人想了很多。他知道,一旦答应,就是把自己的命交了出去。可他同样清楚,如果拒绝,他会一辈子看不起自己。 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从那天起,刘石人就成了渣滓洞里最特殊的“信使”。他的药箱、体温计、听诊器,都成了传递情报的工具。胡其芬经常会“心脏病发作”,刘石人就借着“诊治”的机会,接收或者传递纸条。 当然,他的行为也引起了特务的怀疑。1949年10月,一份渣滓洞政治犯的详细名单,居然出现在了香港的报纸上,这下子监狱里炸了锅。特务们第一个就怀疑到了可以自由出入的刘石人。 他们把他抓起来严刑审讯,但刘石人一口咬定什么都不知道。加上特务们确实没找到任何直接证据,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很多年后刘石人才承认,那份名单确实是他传出去的,只是中间出了些差错,没能全部见报。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疯狂的敌人开始了最后的屠杀。刘石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屠杀前夜,想尽办法帮助一部分同志逃了出去。 重庆解放后,幸存的革命者们,纷纷为刘石人写了证明材料,详细叙述了他在狱中保护和帮助同志们的种种事迹。正因为这些铁证,刘石人不仅没有被追究责任,还在1950年被安排到了西南大学的校医院工作,直到1980年病逝。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