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买了台比亚迪海鸥回去,进行了拆解,并且给出的报价是最低也得8万6000元,令人惊讶的是,当他们核算完相关成本后,却陷入了沉默,在中国人眼里的“买菜车”里,竟然配备了激光雷达、热泵空调、座椅加热等先进配置,这些曾经只属于欧美和日本的顶级豪华车上的“高级配置”,如今却成了中国市场普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的技术。 美国汽车研究公司购买了比亚迪海鸥并将其彻底拆解,目的是找出比亚迪低价背后的秘密,他们最初怀疑比亚迪可能通过用廉价材料来维持低成本,这种质疑不仅存在于美国,甚至在中国国内,也有人猜测比亚迪是否在以次充好来维持价格优势。 研究公司总裁特里·沃乔夫斯基亲自领导这次拆解工作,这位在通用汽车工作了45年的经验老将,带着专业工具和团队,开始对这款中国制造的电动车进行全身CT式的检查。 可拆解结果令人惊讶,海鸥的动力电池焊点数量比本田飞度高30%,散热材料使用高成本的铝合金这些高端材料,而非他们想象的那种廉价材料,甚至连密封条都是高级原生胶而非回收料。 这些用料在欧美车上只有在20万元以上的车型才会使用,让他们困惑的是,在海鸥这款平价车上,根本找不到任何偷工减料的证据,国内售价不足10万元人民币的比亚迪海鸥,虽价格亲民,但其整体工艺与性能却丝毫不逊色。 比亚迪通过设计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海鸥的电磁包高度仅为122mm,有效提升空间利用率并减轻车重,降低了电池容量需求,高程度集成的八合一电驱动总成,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车载充电器等,八个独立部件浓缩成一个紧凑部件,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装配成本。 比亚迪拥有几乎完整的全产业生产体系,几乎所有零部件都实现自主生产和研发,动力系统到电气总成,从智能联网到空调系统,比亚迪几乎自给自足,比亚迪甚至拥有自己的半导体公司。 当汽车企业因芯片短缺问题而不得不暂停生产时,比亚迪却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几乎未受到影响波动。 热泵空调在前几年还是30万电车的标配,今年却已经装进比亚迪全系列车里,成本砍半,续航多跑15%。 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高达300万辆,到了2024年,销售成绩更进一步,销量成功突破400万辆,基于庞大的销售量,研发成本得以分摊,让研发投入成本在市场中得到消化。 这种规模效应不仅让比亚迪在成本控制上占据优势,还为其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更多的调价空间,销量的增长使得成本降低,而成本的降低又进一步推动价格下调,如此一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美国制造业成本高昂,工人工作效率低,人工工资高,加上需要外购零部件,导致国外车企成本居高不下,美国工程师承认,按照美国制造成本,光电池包就得占海鸥价格的一半预算。 在巴西市场,海鸥车型上市首日就展现出了惊人的销售实力,一天时间就成功售出7635台,一举刷新当地燃油车销售纪录,虽然上市价格约为16万人民币,但凭借先进的配置依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美国正想尽一切办法限制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全球竞争力,对中国电车进行各种封锁。这次对海鸥的拆解,恰恰证明了美国对我国制造业的恐惧。 将高不可攀的高端配置,变成老百姓触手可及的日常享受,这样才显出中国汽车真正的底气所在! (信息来源:懂车帝--7万比亚迪海鸥被外国人拆卸,但结果让她们疑惑)
二审维持原判,黑子需赔偿比亚迪201.87万。这黑子曾嚣张放话“不起诉你是狗”,
【34评论】【10点赞】
延龄客
人家压根没有想到,我们的制造成本里没有给工人缴纳社保的费用,只要996的超长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