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耶律大石是西辽?因为还有东辽
红袍山人啊
2025-09-06 15:04:04
东辽(1213—1269)是金末元初由契丹人在辽东建立的地方政权,国号“辽”,史称“东辽”,长期依附蒙古,后被忽必烈撤藩而亡。
时间线与关键事件
• 1212:耶律留哥于隆安、韩州起兵反金,势力渐盛。
• 1213:称辽王,建元“元统”,立百官,史称东辽。
• 1214:败金军,据辽东,定都咸平(今辽宁开原)。
• 1215:蒲鲜万奴叛金自立建“东夏”,与东辽互争辽东。
• 1216:耶律厮不叛立“后辽”,旋乱;1219年被蒙、东夏与高丽联军攻灭,辽东复归东辽。
• 1220:耶律留哥卒,妻姚里氏监国,后传子薛阇。
• 1230s—1250s:东辽沦为蒙古附庸,随征高丽、东夏。
• 1269:忽必烈撤藩,东辽国亡。
政治与疆域
• 政体:辽制官署(丞相、元帅、尚书等),称王不称帝,长期奉蒙古为宗主。
• 都城:咸平(开原)为“中京”,曾一度都广宁(北镇)。
• 疆域:核心在辽东,盛时控有辽东南部州郡,与东夏反复争夺。
对外关系
• 联蒙抗金:借蒙古之力立足,1213年后长期为蒙古属藩。
• 与东夏:先战后和,曾联兵灭后辽。
• 与高丽:因后辽入据高丽而多次介入,1219年联军平乱后维持羁縻。
世系与结局
• 世系:耶律留哥→姚里氏(监国)→耶律薛阇→耶律收国奴→耶律古乃。
• 灭亡:1269年忽必烈撤藩,东辽作为实体政权终结,契丹上层多入蒙古体系。
历史定位
• 辽亡后契丹人在东北的一次复国尝试,加速金朝在辽东的瓦解,客观上为蒙古经略东北提供支点。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