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1岁的毛主席最后一次游泳,上岸后沉默许久,说:“我浑身没力气,游泳也费劲了,跟水打交道几十年,看来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4年12月5日,长沙省游泳馆的水面泛着微光。81岁的毛泽东缓缓划动着手臂,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吃力。 游了不到二十分钟,他停了下来,轻声对警卫队长陈长江说:“我浑身没劲,手和腿也发软,看来游泳也困难了。” 上岸后,他坐在池边沉默许久,突然长叹一声:“跟水打交道几十年,看来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后一次下水游泳,曾经能在长江激流中畅游两个多小时的人,如今连在平静的泳池里游二十分钟都勉强。 时间倒回到1959年6月,毛泽东从武汉坐专列到长沙,下午两点就直奔湘江。那正是汛期,江水涨得老高,浪花拍岸声响个不停。 他在轮船上稍作休息,换好泳衣就跳进了滚滚江水。游到兴头上,他还不忘和陪泳的省体育学院游泳队员聊天。 “你们队才20多个人?太少了,要多培养些。”他一边踩水一边说,“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要让更多老百姓学会游泳。” 那天,66岁的他在急流中游了6公里。到了橘子洲头水流最急的地方,工作人员劝他换个地方上岸,他却摆摆手:“水流最急,就该从这儿上才好。” 这种对游泳近乎痴迷的热爱,贯穿了他的大半生。从1956年第一次横渡长江开始,到1966年的十年间,他在武汉18次畅游长江。 1956年5月31日,63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挑战长江。那天他从武昌大堤下水,游到汉口江汉关,用时2小时05分,全程15公里。 随行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后来回忆,主席在水里像条鱼,一会儿仰泳,平躺在江面上如同漂浮的小船;一会儿侧泳,劈波斩浪往前冲;累了就踩水,整个身子直立在江中。 1966年7月16日,73岁高龄的毛泽东最后一次横渡长江,1小时05分游完30华里,速度之快让年轻的护泳队员都感到吃惊。 他的游泳技术确实了得,曾担任他游泳教练的穆成宽说,主席的仰泳最有特色,能在水面上长时间漂浮,还能边游边看书看报。 他的蛙泳动作标准有力,每次蹬腿都能激起大片水花。最让人惊叹的是他的踩水功夫,能在深水区直立身体,双手还能在水面上做各种动作。 这些技术不是天生的,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练出来的。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就经常到湘江冬泳,那时候同学们都叫他“游泳健将”。 延安时期条件艰苦,他就在延河里游。到了重庆谈判,他又在嘉陵江里畅游。新中国成立后,只要有机会,他就要下水。 北戴河、青岛、杭州、广州,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海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中游过的江河湖海超过50个。 但游泳对他来说,从来不只是个人爱好。1952年6月10日,他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国人民参与体育锻炼。每次游泳,他都会邀请当地的游泳爱好者一起下水,还经常充当临时教练。 在广州,他发现当地很多人不会游泳,就建议广东省多建游泳池,多培养游泳教练,让南方人发挥水多的优势。 他还特别关注农村孩子的游泳教育,1958年视察安徽时,他对省委书记说:“农村的孩子要从小学游泳,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关键时刻还能救人救己。” 这种理念影响深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掀起了游泳热潮,各地纷纷修建游泳池,开办游泳培训班,数以百万计的人学会了游泳。 1974年11月,毛泽东最后一次来到长沙。此时的他已经被肺气肿、心脏病、白内障折磨得形销骨立,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医生和身边工作人员都劝他不要再游泳了,但他坚持要下水。11月19日下午,在众人的搀扶下,他颤颤巍巍地走进省游泳馆。 可一进入水中,他仿佛又找回了往日的感觉。时而仰泳,时而侧游,还能在水面上转圈做操,逗得岸上的人忍俊不禁。 那天他坚持游了30分钟。当工作人员劝他休息时,他笑着伸出两个手指,表示要游20分钟,过了一会儿又伸出三个手指。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他又下水游了三次。但到了12月5日这天,情况明显不同了。他的动作变得缓慢无力,每一次划水都像在拼尽全力。 上岸后的那句“与水无缘”,不知包含了多少不舍与无奈。这个在水中找到自由与力量的人,终于要和他最爱的运动告别了。 仅仅两年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他再也没能回到水中,但他留下的“中流击水”精神,却像江河一样奔流不息。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即使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劈波斩浪,他依然要最后一次拥抱他深爱的水。 这或许就是真正的热爱——不是因为能够做到而热爱,而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到最后一刻。 信源:毛泽东游泳趣事:81岁高龄最后5次游泳——人民网
1974年,81岁的毛主席最后一次游泳,上岸后沉默许久,说:“我浑身没力气,游泳
玉尘飞啊
2025-09-08 10:34:1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