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今天(9月8日)报道:“ 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甚微之际,中方正采取一种新立场:保持对话,但基本不让步。这一立场从贸易谈判团队关键成员李成钢最近对华盛顿的访问中可见一斑。” 中国凭什么这么硬气?说穿了,是手里有实实在在的底气。苹果公司最新的供应链名单显示,它187家主要供应商里,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企业占了44%,美国本土的才17%。 更厉害的是,90%的iPhone还是得靠中国工厂组装,就算苹果想把产能搬到印度,那边的良品率比中国低5% - 8%不说,供应链配套连30%都达不到。郑州的富士康工厂有个本事,iPhone需要的零件,在两小时车程范围内全能配齐,这种效率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 这两年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在降低。2017年的时候,咱们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14.2%,到2024年已经降到9.7%了。反观美国,离了中国供应链还真不行。 特朗普政府搞的所谓“对等关税”,说穿了就是加税,结果呢?苹果手机的成本一下子涨了30% - 40%,摩根士丹利算过账,这能让苹果每年损失330亿美元。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他们从中国进口的智能手机里,大部分是苹果自己的产品——这些手机在中国组装好再运回去卖,加税不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涨价吗? 美国人自己也闹矛盾。政府天天喊着要和中国“脱钩”,可企业们急得团团转。特斯拉在北美工厂用的电池、车身零件,很多还得从中国进口,现在零部件也要加25%的税,这账怎么算都亏。 美国商会忍不住警告,这么搞下去会削弱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那些种大豆、玉米的农场主更着急,中国市场一缩水,他们的收成卖不出去,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中国这边不是不想谈,而是不能随便让。美国老是说中国不开放,可他们自己做的事才真叫不讲规矩。这几年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最高加到50%,完全不把WTO的规则当回事。 咱们不服,通过WTO起诉,现在已经有47个国家公开支持中国。就像李成钢在华盛顿说的:“我们愿意谈,但不能签不平等协议。” 举个例子,美国要求中国取消对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这些行业的补贴。这就好比要求学生别做课后练习一样荒唐。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扶持一下新兴产业天经地义,WTO规则里也明确发展中国家有这个权利。再说了,美国自己不也给农业、高科技企业发补贴吗?凭什么双重标准? 还有个事儿特别说明问题。美国搞的“对等关税”算法,要求中国对美出口的税率必须和美国对华出口税率一样。 这根本不考虑两国产业的实际情况。中国出口的大多是消费品,美国出口的多是高科技产品,税率怎么可能一样?这种算法就像强迫姚明和潘长江站一样高,完全不讲道理。 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人看明白了。欧盟公开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上合组织今年4月发声明,明确支持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中国和东盟、中东国家签的自贸协定越来越多,贸易额早就突破2万亿美元了。不是我们不想和美国做生意,是他们的吃法太霸道,那我们只好找愿意好好合作的伙伴。 库克今年在上海说得实在:“对苹果来说,没有比中国更重要的地方。”他说这话是有原因的,比亚迪、蓝思科技这些中国供应商不仅能做出高质量的产品,还能100%用清洁能源生产。这种供应链优势,不是说搬就能搬走的。 其实谈判就像过日子,互相尊重才能长久。法国总理贝鲁想靠削减开支解决问题,结果议会不买账,政府垮台了。这告诉我们,靠牺牲底线换妥协,最后只会更麻烦。中国在贸易谈判中不让步,不是固执,是不想做亏本买卖,更不想让破坏规则的人得逞。 美国人该明白,加税就像给自己家的门加锁,看起来安全了,其实把自己锁在了全球产业链之外。 中国这边大门一直敞开着,但得按规矩来。真要解决问题,就得坐下好好谈,别总想着用压力逼对方让步。 毕竟现在的世界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苹果离不开中国工厂,美国消费者也离不开中国制造,这个基本事实,不是靠几句政治口号就能改变的。
华尔街日报今天(9月8日)报道:“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甚微之际,中方正采取一种新
天天纪闻
2025-09-09 12:39:43
0
阅读: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