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上瘾了!”9月上海,78岁卧床老人在美发店充了28万,小妹一天给大爷提供5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11 11:38:36

“白嫖上瘾了!”9月上海,78岁卧床老人在美发店充了28万,小妹一天给大爷提供5次私密按摩,一次要价1000块钱,大爷表示吃不消,老人儿子表示母亲离世后,父亲空虚寂寞,结果被他们趁虚而入,就要求对钱,但店家表示是他没陪好老人,自己只是精神慰藉。   2024年5月的一天,李先生在整理父亲房间时,一沓厚厚的消费小票闯入眼帘,上面全是同一家“俊峰美容美发店”的消费记录。 金额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最大一笔单次充值达5万,累计竟有28万。李先生震惊不已,父亲常年卧床,出行都靠轮椅,怎么会在美发店花这么多钱? 在他的反复追问下,李大爷才道出这段被消费“套路”的经历。   一年前那时李大爷的老伴刚去世不久。子女工作繁忙,居住又远,李大爷多数时间只能卧床,望着天花板发呆。护工每日定时送餐,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孤寂。 一次,护工推着他在小区散步,路过街角的俊峰美容美发店,店员见状,热情地迎上来,满脸笑容,极力推荐店内专为老人设计的关节理疗服务,还信誓旦旦地说许多老人体验后关节疼痛都大大缓解。 店员的殷勤,就像一道久违的光,照进了李大爷黯淡的生活,太久没人这般耐心与他交流了。   第一次进店,店员并未急于推销服务,而是陪李大爷唠了一下午家常,听他讲述年轻时的工作经历,回忆与老伴的往昔点滴。 临走时,店员亲切地说:“爷爷,要是您觉得孤单,随时来店里,我们都乐意陪您聊天。”这句话,让李大爷心底一暖,此后便成了店里的“常客”。 可没过多久,店员的态度悄然转变,开始频繁向他推荐各类“高价套餐”。“爷爷,这个私密按摩能疏通经络,对您的关节疼肯定有效,一次才1000块。”“充3万送10次艾灸,还能让小妹上门服务,您都不用出门折腾。”   李大爷起初坚决拒绝,他一辈子节俭,哪舍得花这笔钱。但店员总有办法让他心软。有时带着水果上门,坐在床边撒娇:“爷爷,我这个月业绩还差一点,您就当帮帮我,冲个单呗?” 有时故意提及:“昨天王爷爷充了5万,还说要常来店里和我们聊天呢。”老人本就孤独,生怕拒绝后便没人再来陪伴,只能一次次妥协,从积蓄里掏出钱来。 最夸张的一次,小妹一天上门5次进行“按摩”,老人累得气喘吁吁,直说“吃不消”,对方却依旧笑着回应:“爷爷,您这是身体太虚,得多做几次才会有效果。”   这些消费,从未有过正规发票,仅有店员手写的小票。李大爷担心子女责怪,一直隐瞒此事。直到积蓄快要见底,连日常买药的钱都紧张了,才在儿子的追问下道出实情。 李先生又气又心疼,带着小票找到美发店,要求退还不合理的消费款项。然而,美发店负责人的回应却让他怒不可遏:“我们给您父亲提供的是‘精神慰藉’,他自愿花钱买陪伴,怎么能算被骗呢?” 甚至还倒打一耙,“要不是你们做子女的没时间陪老人,他至于来我们这儿花钱找安慰吗?”   为了维权,李先生四处查阅资料,惊讶地发现,这类针对空巢老人的“情感诱导消费”现象并非个例。 据媒体报道,仅2023年上海就有十余起类似投诉,多是商家利用老人孤独心理,以“陪伴”“理疗”为幌子诱导高额消费。 李先生收集了父亲的病历(证明老人关节病严重,无法承受高频按摩)、店员上门推销的录音,还联系了其他有类似遭遇的老人家属,一同向普陀区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在多方压力下,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查实该店存在“未明码标价”“虚假宣传理疗效果”等违规行为。 最终,店家迫于监管压力退还15万,但剩余13万以“服务已完成”“员工离职无法追溯”为由拒绝返还。 李先生虽挽回部分损失,却始终无法释怀,父亲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钱大幅缩水,而那段被欺骗的经历,更在老人心里留下了阴影。   如今,李先生调整了工作节奏,每天雷打不动给父亲打视频电话,周末带着孩子回家陪老人吃饭、翻老照片。 李大爷的话渐渐多了起来,只是偶尔看到床头的药盒,还会小声念叨:“那笔钱要是在,能买好多药呢。” 这场风波像一记警钟,提醒着所有人:空巢老人真正需要的不是天价“慰藉服务”,而是子女的陪伴与关心。 别让孤独成为不良商家牟利的工具,更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变成“亲尚在却因孤独受骗”的悔恨。 信源:上海一美发店女员工上门发嗲,78岁卧床老人为按摩服务充值28万 2024-05-08 20:29 看看新闻Knews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