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突然发出警告! 据美国《财富》杂志9日报道,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

非常盘点中 2025-09-11 21:21:41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突然发出警告! 据美国《财富》杂志9日报道,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再次发出警告称,美国农业正面临危机。拉格兰表示,美国大豆迎来收获季,但历来是最大买家的中国却未下达任何订单,豆农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 这可不是小题大做,要知道美国大豆一半以上得靠出口活命,而中国吞下的量比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都多,如今这最大的买家突然不露面,美国豆田里头的大豆怕是要成烫手山芋了。 要说这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今年 4 月,拉格兰就对着 CNN 大倒苦水,强调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业有多重要。可现实是,中国的采购单不仅没增加,反而断崖式下跌。 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4 月中旬那周,中国只从美国买了 1800 吨大豆,比起前一周的 7 万多吨,几乎是砍了九成多。这数字看得美国豆农心都凉了,收割机还在田里忙乎,仓库却已经堆不下,更别说找下家了。 中国这边为啥突然不买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咱有了新选择。就在美国大豆还在指望中国订单的时候,巴西已经悄悄坐上了中国最大大豆供应国的宝座。 今年 4 月,中国从巴西一下子订了 240 万吨大豆,装了足足 40 艘货轮,这相当于中国一个月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美国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份额已经从巅峰时期的 40% 跌到了现在的 18%,曾经的 "铁杆买家" 正在慢慢变心。 巴西能后来居上,可不是靠运气。人家的大豆不仅价格更划算,物流也更顺畅,再加上中巴贸易关系越来越稳,中国进口商自然愿意多买点。 反观美国大豆,这几年成本涨得厉害,虽然 USDA 预测 2025 年种植成本会稍微下降,但每亩 239 美元的成本依旧不低,再加上化肥、能源价格跟着国际形势波动,美国豆农的利润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一边是巴西大豆带着价格优势扑面而来,一边是自家成本居高不下,中国买家用脚投票也不奇怪。 更让美国豆农绝望的是,政府的补贴根本不够填窟窿。虽然前几年美国政府还拿出 120 亿美元给农民发补贴,但比起出口减少和成本上涨的损失,这点钱不过是杯水车薪。 现在眼看着大豆堆成山,贷款利息越滚越高,不少农民都在发愁明年的种子钱从哪儿来。有豆农吐槽:"种得越多亏得越多,这地还不如不种了。" 其实中国减少采购,也是在给自己上保险。这些年国际形势起起落落,谁都不想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中国一直在推动农产品进口多元化,除了巴西,还在扩大从阿根廷、俄罗斯等国的进口,就是为了确保不管国际市场怎么变,国内的豆粕、食用油供应都不会掉链子。这种战略布局下,美国大豆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 美国大豆的困境还不止这些。国内政策也是添乱的一把好手。最近美国为了给化石能源行业松绑,又是放宽开采限制,又是削减环保预算,可对农业的支持却没跟上。化肥价格因为能源涨价翻了倍,物流成本也因为供应链问题居高不下,这些都得算在豆农头上。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要求盟友对华强硬,一边自己的农产品却离不开中国市场,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让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硬气不起来。 现在全球大豆市场的格局已经变了,以前美国大豆靠着规模优势横行天下,现在中国通过多元化采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巴西、阿根廷等国也在趁机扩大种植面积,抢占市场份额。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只有 13.2 万吨,这点量连塞牙缝都不够。照这趋势下去,美国大豆可能真要从中国市场慢慢淡出了。 说到底,大豆贸易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供应链的新变化。以前美国靠着资源优势和国际地位,觉得中国离不了它的大豆,可现在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就像稀土让 G7 内部矛盾重重一样,大豆贸易也让美国农业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拉格兰的警告或许能引起一时关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要美国大豆的成本降不下来,替代市场找不回来,中国订单就很难回到从前的水平。 毕竟在商言商,谁的大豆性价比高,谁的供应更稳定,买家就会流向哪里。这跟什么 "价值观同盟" 没关系,纯粹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大豆,美国豆农可能终于明白:这年头,光靠老关系不行了,还得靠实力说话。可现在才想起来提升竞争力,怕是有点晚了。中国的采购单已经发往巴西,而美国大豆的下一个收获季,可能会更难。

0 阅读:87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