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大陆虽有100万亿,但连一块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美媒跟着

冥王星的主人 2025-09-20 23:50:07

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大陆虽有100万亿,但连一块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美媒跟着嘲讽:中国人才就是帮我们培养的,硅谷里有成千上万名北大清华学子在为我们服务!对此,施一公无奈叹息:他们宁愿在美国平庸,也不愿回国高光!

芯片说白了就是现代科技的命根子,谁掌握了,谁就捏着全球的脉搏,最近张忠谋那老头儿又跳出来说风凉话,说大陆砸了上万亿研发费,到头来高端货还捏不住。

他这不是头一回了,早几年就放话,即便扔10万亿过去,也别想追上台积电的步子。

张老先生总拿台积电的先进工艺说事儿,可他没提一个重要情况:人家用的最先进的光刻机,咱们想买都买不到。

去年美国逼着荷兰的ASML公司,取消了对咱们的高端光刻机订单,就是不想让咱们掌握这项技术。

这就好比人家把最关键的做饭家伙锁起来了,却笑话咱们做不出满汉全席,哪有这样的道理?咱们现在就像被人卡着脖子,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把14纳米做成熟,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说美媒嘲讽咱们培养的人才都在为硅谷服务,这话听着刺耳,但咱们也得客观看,确实有不少清华北大的学子在美国搞芯片研究,这背后有现实原因。

咱们芯片行业的工程师,年薪大多在11到50万之间,而互联网行业给的待遇要高得多,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薪资差距确实是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但要说这些人才宁愿在美国平庸也不愿回国高光,我不太认同。施一公先生的叹息我理解,但他可能没看到另一面:现在坚守在国内芯片行业的研发人员超过了83%,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名校毕业,拿着不算顶尖的薪水,却在默默攻关。

这几年我明显感觉到变化,国家把芯片产业当成了战略重点来抓,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就像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咱们从材料到器件再到应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

这种突破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需要时间积累,现在全球半导体代工市场里,咱们已经占到了30%的份额,预计明年还会继续提升,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摆在这儿,就是咱们技术进步的最大动力。

中芯国际这几年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光是今年的资本开支就计划达到75亿美元,在建的几个工厂投产后,产能几乎能翻一倍。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不是为了打水漂,而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提升咱们的制造能力,可能有人会说,花了这么多钱,怎么还追不上台积电?

要知道,台积电发展了几十年,积累了多少技术和经验,咱们真正发力也就这几年,能有现在的进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更重要的是,咱们现在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芯片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虽然高端环节还有短板,但中低端已经能自给自足。

就像汽车上用的芯片、物联网设备里的芯片,很多都是咱们自己生产的,全球每年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美元,咱们大陆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这说明整个行业都在向上走。

其实芯片这东西,就像咱们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样,看似难啃,但只要咱们下定决心,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能自主生产14纳米芯片,这些进步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无数工程师熬夜加班干出来的。

那些嘲讽咱们的人可能忘了,咱们国家向来有遇强则强的韧性,别人越是卡咱们脖子,咱们越要争口气。

现在整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在增加,人才在回流,政策在支持,市场在扩大,这么多有利因素聚在一起,还怕搞不定一个芯片?

我相信再过几年回头看,今天这些嘲讽都会变成笑话,咱们这代人见证了国家从落后到崛起的过程,芯片产业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张老先生可能忘了,当年咱们连汽车都造不好的时候,也有人说过类似的话,可现在咱们的新能源汽车都卖到全世界去了,芯片这条路虽然难走,但只要咱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说到底,芯片产业的竞争是一场持久战,不是靠几句嘲讽就能决定胜负的,咱们有全世界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更有不服输的劲头,这些都是咱们的底气。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咱们不仅能造出高端芯片,还能造出世界一流的芯片,到那时候,所有的嘲讽都会变成敬佩。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冥王星的主人

冥王星的主人

你喜欢的,就是我想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