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45年8月30日,曾克林率领冀热辽军区第16军区两个团约4000余人,在苏联

1945年8月30日,曾克林率领冀热辽军区第16军区两个团约4000余人,在苏联红军一支侦察部队的帮助下,攻克了由日伪军驻守的山海关,取得了我军挺进东北地区的第一场胜仗,被称为挺进东北大军的“第一人”。他到了东北后,上了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不过,之后他官越做越小,到1949年,竟然降为了航空兵混成旅的旅长。 曾克林十六岁那年才开始接触革命工作。1929年,他投身地下活动,帮着传递情报,次年直接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入党,从战士干起,一步步往上爬。红军时期,他经历了反围剿和长征那些硬仗,翻雪山过草地,部队在陕北安顿下来后,他升到班长级别,负责小队巡逻和作战任务。 抗日战争一爆发,1937年曾克林转到八路军129师386旅,当连长。他主要在太行山一带活动,开辟根据地,打击日军据点。1940年调到冀热辽军区,担任参谋长,后来升到冀东军分区司令员。冀东那块儿地势复杂,平原和山地混在一起,日伪势力盘根错节。他带队开辟抗日根据地,组织游击战,破坏敌人的运输线。部队从小分队起步,逐步扩大,到抗战后期,他手下管着数千人,负责关东门户的防务。抗日时期,他的资历算得上扎实,但也就在华北一带打转,没赶上大部队的几次大会战,所以在高层眼里的曝光度不算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了,东北一下子成了各方眼中的肥肉。苏联红军根据雅尔塔协定进驻东北,国民党想空运部队进去,共产党这边也急着派人抢占地盘。中共中央下令,从冀热辽军区抽调部队北上,曾克林接到任务,率领第16军分区两个团,大概四千多人,组成先遣队。出发时装备简单,就步枪和少量机枪,干粮弹药背着走。部队从冀东平原出发,沿山路急行军,目标直指山海关。那地方是进东北的咽喉要道,日伪残部三千多人据守,还有机枪和迫击炮,打算顽抗到底。 8月30日那天,战斗正式打响。苏联红军第17集团军派出一支侦察部队配合,提供情报和炮火掩护。苏军先用炮弹压制城头火力点,然后曾克林部分三路进攻:正面强攻,侧翼包抄,东路从河滩绕行。日伪军依托城墙和火车站抵抗,但苏军坦克从侧翼压上,炸开缺口,我军很快涌入城内。巷战没持续多久,下午四点多,全城拿下。这仗打得干净利落,缴获了不少武器和物资,是解放军挺进东北的第一场胜仗。曾克林因此被称为“挺进东北大军的第一人”,他的部队也成了打开东北大门的钥匙。 拿下山海关后,部队乘火车直奔沈阳。9月4日抵达,奉命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沈阳卫戍司令部,曾克林任司令员,唐凯当政委,张化东副司令,汤从列管政治部。沈阳刚解放,街上还乱着,日伪痕迹到处是。他们先清查仓库,把布匹粮食分给当地群众,同时组织民兵维持秩序。苏军控制着东北,曾克林部得跟他们协调接管事宜,比如卡夫东那司令一开始不让部队进城,得反复交涉才住进苏家屯。卫戍司令部的工作主要是城市防务,防止国民党渗透和土匪骚扰。曾克林带队追击残敌,向兴城和绥中推进,配合苏军封锁港口,逐步扩大控制区。短短几天,部队从四千人扩到两万多,吸收了当地抗日力量和伪满散兵。这段时间,他干得有声有色,稳住了沈阳局面,为后来东北解放战争打下基础。 解放战争全面打响,东北成了主战场。曾克林的部队编入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任第3纵队司令员,手下十万多人。那时候东北野战军刚组建,林彪是总司令,部队从游击转正规,任务重。曾克林部主要在辽西一带活动,攻克锦州外围据点,阻击国民党援军。1947年辽沈战役前,他指挥部队掘壕布雷,逐村清剿敌散兵。仗打得激烈,部队沿铁路推进,夜间突袭敌营,缴获炮弹和装备。但在指挥上,他跟副手韩先楚比起来,灵活性差了点。韩先楚后来独立带队,表现突出,而曾克林的纵队在几次调整中,逐步被拆分。 新中国成立后,曾克林继续在空军干。1950年代,转到海军航空兵部,负责沿海飞行任务。空军从无到有,他参与部队建设,监督战机整备和训练纪律。1955年授衔时,他拿空军少将军衔,还得了二级八一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同期北上东北的将领,韩先楚是上将,万毅中将,最差也中将,为啥他只少将?说白了,解放战争后期表现是关键。他的部队在辽沈有贡献,但没打出决定性战役,指挥上也没特别亮眼。加上早年华北一带,没赶上中央直属大部队,关系网薄。授衔时,组织上算照顾了,要不更低。但曾克林没怨言,继续工作,到1960年代任海军航空兵副司令,管后勤和训练。 晚年他在北京住,身体硬朗,写了本回忆录《戒马生涯的回忆》,记从赣南到东北的那些年。2007年3月12日去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