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电磁弹射起飞!   早年,辽宁舰用滑跃式甲板,飞机靠自己发动机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电磁弹射起飞!   早年,辽宁舰用滑跃式甲板,飞机靠自己发动机在斜坡上硬冲,那叫一个吃力,载油载弹都得掂量着来。飞行员们得在有限空间里拼尽全力,好不容易拉起机头,可作战距离总觉得差点意思。转到山东舰,蒸汽弹射上场了,高压蒸汽推着活塞杆,把飞机从零拉到高速,效率高了不少,但蒸汽那股劲儿不匀称,不同飞机还得换滑块,维护起来费劲。 我们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盯上电力这条路。2008年,他们搞出电磁弹射原理样机,验证了磁场拉动的基本原理。2010年,50兆瓦飞轮储能样机落地,解决了瞬间供电的大难题。2013年,美国福特号装上他们的电磁系统,外界觉得中国得花20年才能跟上。可我们团队只用了10年,就从地面试验走到舰上应用。2022年6月,福建舰下水,集成三条电磁轨道。2024年5月,它启动首次海试,一年多时间里,海试任务接连推进,到2025年9月,进度甩开预期一大截。 这电磁弹射,骨子里是把电能变磁力,推飞机在平甲板上匀速跑起来。核心是直线电机技术,把旋转电机切开摊平,甲板下铺定子线圈,飞机挂钩连动子。通上大电流,线圈生出行波磁场,拉着动子往前冲。飞机从静止起步,100米轨道内加速到260公里每小时,翅膀抓够空气升力,就能稳稳飞走。不是那种“弹”出去的猛劲儿,而是像磁悬浮列车,平稳可控。 储能系统是关键一环。美国福特级用飞轮,直径4米,重几吨,45秒转到6000转,存动能后2到3秒释放120兆焦耳电能,直驱电机。中国团队走集成路子,把飞轮和发电机转子共轴合体,体积重量砍掉30%,可靠性还上台阶。马伟明团队用直流电路线,不像美国的中压交流,能量密度更高,适应从200公斤无人机到35吨重型机的全谱系。轻机低电流推,重机高功率拉,一键调配,不伤飞机结构。   2025年9月22日,中国海军公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完成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标志着福建舰电磁系统全验证通过,回收能力也跟上。歼-35隐身战机满油满弹起飞,作战半径超1500公里,能钻敌防空网精准打;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上舰,侦察圈扩到500公里,盯几百目标不眨眼。歼-15T作为过渡型号,桥接老新体系。三型联手,福建舰编队首获“隐身突击+远程预警”全链条,海军转型迈大步。 比起蒸汽弹射,电磁的好处显而易见。蒸汽出力不稳,容易磨损机身;电磁精确控力,日出动率超300架次,比尼米兹级多25%。福建舰轨道耐用2000次以上,美国福特级才400次,这差距出在材料和电力电子的突破上。马伟明团队还推“交直流混合全电推进”,不只解了弹射供电,还为电磁炮、激光武器预留接口。2017年,马伟明访谈时就说,美国交流电有短板,我们直流更优,现在福建舰实战检验了这话。 这项技术不光军用,民用潜力也大。联创光电等企业跟航天单位合作,高温超导版电磁弹射瞄上火箭发射。到2028年,西部发射场首发电磁火箭,卫星入轨成本降70%,发射频次翻倍。两栖攻击舰和陆基机场,也在研究上电磁系统。战场上,飞机短时重载投入,时空节奏全变样。 福建舰从下水到2025年11月服役,总用时1200多天,比福特号一半还少。这速度,靠的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马伟明院士带队,海军工程大学攻关,产业链齐发力,电磁弹射从原理到舰载,只用十年。外界一度低估我们,现在福建舰海试告捷,证明创新驱动管用。海军由此建起弹射型航母体系,护航强国梦,深蓝征途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