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两蒋灵柩现状:台湾不想要,亲人懒得管,台独”分子泼油漆泄愤,当年蒋介石迁往台湾,

两蒋灵柩现状:台湾不想要,亲人懒得管,台独”分子泼油漆泄愤,当年蒋介石迁往台湾,大概没想到自己和儿子的遗体,如今竟成了大家都不想管的烫手山芋。 两蒋的灵柩现在都停放在桃园大溪的慈湖陵寝,这里原本是蒋介石为纪念母亲修建的别墅,后来成了他的临时安息地。 按照蒋介石生前的遗愿,是想 “棺不落地”,等将来有机会迁回浙江奉化老家安葬,蒋经国也延续了这个想法,父子俩的灵柩都用铜棺封存,底下垫着特制的木架,多年来一直保持着 “待迁” 的状态。 可这一待就是几十年,随着两岸局势变化和台湾内部政治生态的转变,“迁灵” 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灵柩的存放问题也渐渐没人愿意主动提及。 台湾当局对两蒋灵柩的态度,这些年变得越来越冷淡。早年国民党执政时,还会定期安排官员前往陵寝祭拜,维持陵寝的日常维护,可自从民进党上台后,不仅祭拜仪式被大幅简化,连维护经费都逐年缩减。 2024 年桃园市政府甚至提出要将慈湖陵寝 “去政治化”,计划取消专门的守卫部队,改为由景区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这一消息传出后,虽然有部分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反对,却没得到多少响应。 民进党当局嘴上说着 “尊重历史”,实际上却在有意淡化两蒋的存在,毕竟在他们的 “去中国化” 叙事里,两蒋代表的 “中华民国” 历史是需要被弱化的对象,自然不会花心思处理两人的灵柩问题,甚至巴不得这份 “历史包袱” 能自行消失。 更让人唏嘘的是亲属的态度,两蒋的后人大多定居海外,对灵柩迁葬的事鲜少表态。蒋介石的孙子蒋孝严虽然还在台湾政坛活动,这些年也只是偶尔在公开场合提一句 “希望能完成先人遗愿”,却没采取实际行动推动。 蒋家其他后代,像蒋孝武的子女、蒋孝勇的家人,都长期生活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几乎不涉足台湾的政治和社会事务,对灵柩的事更是避而不谈。 有媒体曾试图联系蒋家后人采访,得到的回应大多是 “家事不愿公开讨论”,这种疏离感让原本就尴尬的灵柩问题,更难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 连亲人都懒得主动介入,外人自然更没理由接手。 最过分的是台独分子的破坏行为,这些年慈湖陵寝成了他们宣泄情绪的目标。2023 年就发生过两名台独分子翻越陵寝围墙,向两蒋灵柩存放的灵堂泼洒红色油漆,还贴上 “外来政权滚出台湾” 的标语,虽然两人很快被警方逮捕,但事件造成的影响却很恶劣。 类似的事情在 2020 年、2022 年也发生过,台独分子借着 “转型正义” 的名义,将两蒋视为 “威权统治” 的象征,用极端方式破坏陵寝设施,而每次事件发生后,民进党当局的处理都显得敷衍,大多以 “依法惩处” 草草收尾,没有从根本上制止这类行为,变相纵容了对两蒋灵柩的亵渎。 其实两蒋灵柩之所以成了 “烫手山芋”,核心还是两岸关系和台湾内部政治斗争的折射。对台湾当局来说,处理灵柩要么涉及 “两岸议题”,要么触及内部 “统独” 矛盾,无论怎么做都容易引发争议,干脆采取 “拖字诀”。 对蒋家后人而言,随着时间推移,家族与台湾社会的联系越来越淡,灵柩迁葬更多是 “历史责任” 而非 “情感牵绊”,自然缺乏推动的动力。 而台独分子则把灵柩当成攻击 “中华民国” 历史合法性的工具,不断制造事端。多重因素叠加下,原本该庄重对待的身后事,渐渐变成了无人愿管的尴尬难题。 如今的慈湖陵寝,虽然还对游客开放,却早已没了当年的肃穆,灵堂里的供品偶尔会出现摆放不及时的情况,墙面也能看到细微的斑驳痕迹。有经常去参观的老游客感慨,“当年这里卫兵林立,现在连维护都快跟不上了,再过几年,可能真没人记得要管这两具灵柩了”。 蒋介石当年退往台湾时,或许想过自己的政治生涯会有终结的一天,却绝不会想到,自己和儿子的灵柩会在几十年后,陷入这样一种无人问津、任人糟蹋的境地,这份尴尬,或许就是历史最现实的无奈。 随着两岸交流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有见地的人士建议,把灵柩的问题从“政治议题”转变成“文化议题”,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个历史遗留的难题。毕竟,尊重历史遗迹、传承文化传统,不仅是两岸同胞应尽的责任,也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