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企在中国市场搞的新动作,让很多人意外!中国日本商会会上,13家日企集中介绍了各

日企在中国市场搞的新动作,让很多人意外!中国日本商会会上,13家日企集中介绍了各自的展品。 本间哲朗会长在开场时表示,今年共有320家日本企业参展,展示内容涵盖汽车、能源、化学与材料、电机与电子零部件、游戏与内容、食品饮料、化妆品以及银行、保险等多个领域。 好多人说 “这不就是常规参展吗”,但扒完细节发现,他们哪是来卖货的,分明是带着 “反向取经” 的心思来的,这野心藏得真深。 先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这是第八届进博会的重头戏,11 月 6 日中国日本商会专门开了发布会,本间哲朗当场确认,320 家日企的参展规模在所有外资里排第一。 13 家核心企业打头阵,松下拿 900 平方米展台当 “家”,摆着 AI 智能家电和养老解决方案;日立带着全新品牌形象亮相,520 平方米的展台全是和中国企业合作的低碳技术。 跟往年比,今年的展品少了 “日本原装” 的噱头,多了 “中国策划、中国生产” 的标签,本间哲朗自己都坦言:“最先进的产品先投中国市场,再从中国卖向全球”。 这转变我太有感触了。 前几年去逛家电展,日本销售还指着 “原装进口” 的标牌傲气十足。 去年在上海家电卖场,松下销售直接拉我看智能冰箱:“芯片是华为的,制冷技术和格力合作研发,比日本本土款还先进”。 当时我还纳闷,现在算想明白了 —— 不是日企变实在了,是中国市场的话语权真的变了。 本间哲朗说的 “中国是工程师大国” 可不是客套话,他们 3000 多家供应商里一大半是中国企业,连全球工厂的零件都得从中国采购,这哪是 “合作”,分明是供应链绑在了一起。 更有意思的是展品里藏着的 “小心思”。 以前日企爱秀汽车发动机、精密仪器这些 “硬家伙”,今年全在蹭 “AI + 低碳” 的热点。 松下的展台主打 “健康智能住空间”,连电饭煲都能连手机 APP 测营养;日立干脆晒出和中国企业合作的电梯节能技术,据说比老款省电 40%。 这背后全是生意经 —— 中国的低碳政策催生出万亿市场,AI 技术落地速度比欧美还快,日企要是再抱着老技术不放,迟早被甩在后面。 11 月 10 号日元对人民币汇率跌了 0.58%,这节骨眼上押宝中国市场,说白了就是找 “稳赚不赔” 的出路。 有人说 “日企这是想抢中国市场”,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本间哲朗的发言藏着关键信息:“20 多年前从日本采购零件,现在中国供应商供全球”。 这反转太绝了 —— 以前我们追着买日本的核心部件,现在他们得靠中国供应链撑着。 就像我朋友开的电子厂,三年前还给日本企业做代工,现在成了松下的一级供应商,去年光给他们供传感器就赚了 2000 多万。 这哪是日企在 “占领” 市场,分明是中国制造业把他们 “拉进了局”。 最戳人的是本间哲朗的一句话:“如何利用中国力量,是我们管理层的使命”。 这话听得人挺感慨,以前总说 “日本制造天下第一”,现在他们却主动来沾中国创新的光。 进博会就是最好的证明:不是日企想来,是不来不行。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有最快的技术落地速度,还有 3000 多家能供全球的供应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吸引力。 对比 2018 年第一届进博会,当时日企还在试探着摆展品,现在直接把战略发布会搬过来,这态度转变比翻书还快。 大家不妨聊聊,你身边有没有发现日企的变化?是家电里多了中国零件,还是日本品牌开始学 “中国玩法”?我先说,楼下的日料店现在都支持扫码点单,连芥末酱都是本地工厂代工的,老板说 “比进口的便宜还合中国人胃口”。 日企 320 家扎堆参展,看着是热闹的商业场景,实则是全球创新格局变了天。 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 “技术输出者”,反倒成了中国市场的 “学习者”;以前靠 “原装进口” 撑场面,现在得靠中国供应链活命。 本间哲朗的话其实道破了真相:不是日企想变,是中国市场逼着他们必须变。 这事儿给咱们提了个醒:市场的话语权从来不是喊出来的,是靠实打实的创新和制造能力挣来的。 以前我们追着别人要技术,现在别人主动来合作;以前买 “日本原装” 觉得洋气,现在 “中国造供全球” 更有底气。 这就是市场的逻辑 —— 你强了,别人自然会向你靠拢。 咱们普通人看着热闹,其实也在见证一个时代的转变:中国制造早就不是 “代工” 的代名词,而是能让全球企业弯腰合作的硬实力。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5-11-06 海外客商进博寻机 中国新闻网——2025-11-08(第八届进博会)聚焦AI与低碳 日企大规模参展

评论列表

绿色森林
绿色森林 1
2025-11-10 21:34
小日子心思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