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这个至关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如同人体的心脏一般重要,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所需的营养与能量。
它是我们身体的“搅拌站”,默默地承担着分解、消化食物的任务,确保身体各部位能够获得所需的营养。
想象一下,如果肠胃出现问题,我们的身体将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影响健康。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肠胃养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意识到,肠胃健康不仅关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更与整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然而,养护肠胃并非易事。单纯依靠食物来养胃是远远不够的。食物虽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所需的营养,但仅仅依赖食物是不够的。
01
导致胃癌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饮食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大量摄入高盐、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以及缺乏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此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夜宵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从而引发胃癌。其次,环境污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空气、水源和土壤等环境的污染都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如从事化工、印染等行业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更高。
此外,遗传因素也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研究显示,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患胃癌的几率更高。这可能与遗传基因的变异有关,使得个体容易受到胃癌的侵害。最后,慢性胃病也是导致胃癌出现的一个原因。一些慢性胃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和控制,可能会发展成为胃癌。因此,对于慢性胃病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接受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02
上海一快递员坚持吃“花生米”养胃,半年后,身体发生了什么?
小吴是一名快递员,每日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他的生活节奏快速而紧凑,却鲜少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长年累月的不规律饮食,使得小吴的肠胃逐渐衰弱,最终被慢性肠胃炎缠身。每当病发,腹痛的厉害,但他没有去医院,而是继续奔波于工作之中。
半年前,小吴从一位同为快递员的同事口中得知了一个疗法——食用花生。这位同事告诉小吴,花生是一种碱性食物,能够中和胃酸,减轻肠胃炎引发的胃酸过多。
此外,每天适量食用花生,可以为胃部提供充足的卵磷脂,有助于修复胃粘膜,缓解肠胃疾病。小吴觉得同事的话颇有道理,便决定尝试这个方法。
于是,每天他都会携带一小包花生米,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或是送货路上,嚼上几粒。日复一日,半年时间过去了,小吴的肠胃却依然时不时地疼痛。
然而,他并未太过在意,只是单纯地认为或许这是肠胃炎的常态。直到上周,小吴的胃突然剧烈疼痛,痛得他几乎无法继续工作。
无奈之下,他只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往医院检查。经过肠胃镜检查,医生发现小吴的胃部状况并不乐观,甚至有溃疡的趋势。
在和小吴的交谈中,医生了解到他为了治疗胃病每天坚持吃花生的事情。医生严肃地指出,花生米并不能养胃,每天坚持吃花生米并不会对肠胃产生积极的影响。
03
吃花生米为什么不能养胃?
事实上,花生米对胃的影响因人而异。对于一些人来说,适量食用花生米可以起到养胃的作用,因为花生米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胃黏膜的抵抗力,从而预防胃溃疡等疾病。
此外,花生米还含有一些有益的化合物,如花生四烯酸和植物固醇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胃部不适。
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食用花生米可能会对胃造成负担。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人来说,食用花生米可能会加重症状。此外,过量食用花生米也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从而增加肥胖等疾病的风险。因此,吃花生米是否能够养胃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如果你想尝试食用花生米来养胃,建议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并适量食用。
04
阅读延伸:从“胃炎”到“胃癌”,大概需要几年呢?
从胃炎发展成胃癌,一般需要经过4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
第一步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这是胃炎的早期阶段,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当、胃酸过多或感染幽门螺杆菌等因素引起的。在这个阶段,胃黏膜出现炎症,但并没有出现胃黏膜的萎缩和变薄。
第二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会出现胃黏膜的萎缩和变薄,这个阶段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在这个阶段,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同时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也受损,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第三步是肠上皮化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部分患者的胃黏膜细胞出现了异常的分化,形成肠上皮细胞的结构,称为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的一种表现,表明患者患胃癌的风险增加。第四步是胃癌。如果肠上皮化生进一步发展,部分患者可能会形成胃癌。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一般来说,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短则需要几年,长则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且只有1%左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发展为胃癌。但是要注意,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胃癌的几率将大大提升。
肝外科医生最讨厌吃花生米了,具体原因为啥呢?
这文章真的科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