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无人机墙”抵挡俄军猛烈进攻。 11月17日,战地记者卢宇光报道有关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战况。 报道说,俄军控制着波克罗夫斯克约95%的区域,乌军被迫转入地下阵地防守。 值得一提的是,俄军借助大雾或雨天对乌军阵地发起进攻。比如,在11月16日,俄军突击队借助大雾对波克罗夫斯克新利夫帕夫卡发动连级机械化的攻击。 在浓雾中,俄军突击队驾驶摩托车、山地车、越野车、以及改装的运输车,沿着M-30公路向米尔诺赫拉德的乌军控制区挺进。 卢宇光说,对于这样的进攻,乌克兰无人机部队无法在大雾和雨天对俄军进行有效反击,使得俄军不断向乌军控制区推进。 乌克兰守军为了迟滞俄军突击队的进攻,一是转入地下阵地,利用坚固工事与俄军突击队展开周旋。二是使用大量无人机构建出一道“无人机墙”,及时发现俄军的动态,及时进行反击。 卢宇光表示,乌军在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通过无人机的数量代替兵力的不足和武装装备的短缺,还有一点是保护超过两公里前线的正宽面,遏制俄军突击队的进攻。 根据卢宇光的报道,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俄军借助大雾或雨天优势对乌军进行进攻,乌克兰守军则借助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无人机优势进行反击。实际上,乌军在暗处,俄军在明处,俄军依然是一种人海冲锋的战术。 要知道,大雾在怎么大,距离缩短了,也有一定的能见度,一旦靠近乌军的控制区,就会暴露在乌军的视线之下,即便只剩下两百米,一百米,摩托车,山地车、改装运输车也没有子弹的速度快,不能保证大雾一直笼罩着俄军的进攻而不被乌军无人机发现。 大雾或雨天对俄军的进攻有一定优势,但也有局限性,尤其是抵近到乌军的控制区,就会遇到麻烦,而且一定会遇到麻烦。 乌军总参谋部今天发布的战报显示,11月16日,整个前线发生了216次武装冲突,其中大多数冲突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该方向发生了75次武装冲突,俄军是进攻方,几乎全被乌军击退。此外,仅11月16日一天,俄军突击队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损失了117名突击队员,损失了1门火炮系统,15架无人机,4辆交通工具,3个特种装备。 由此可见,乌克兰守军对俄军突击队的进攻早有准备,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守株待兔,打伏击,以逸待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