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有时候翻看历史,真觉得后背发凉,不是害怕,是敬畏。 四十多年前,1980年,我

有时候翻看历史,真觉得后背发凉,不是害怕,是敬畏。 四十多年前,1980年,我们什么样?掰着指头算算,整个国家的家当,加起来还不到美国的7%。 1980年的中国,全国全年创造的国民收入才3630亿元,按当时汇率折算成美元,连美国的零头都够不上,确切说只占美国总量的6.68%,刚好卡在不到7%的门槛上。 那会儿的工业看着热闹,全年工业总产值4992亿元,可里头藏着不少水分,重工业增长才1.4%,国营工业企业里居然有23.3%都在亏损,不少产品的质量和消耗指标还没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钢材和机电设备堆在仓库里超储积压,说白了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要么用不上,要么没人要。 就拿核心工业产品来说,1980年中国钢产量3712万吨,看着不少,可美国当年钢产量轻松突破7500万吨,咱们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到。 汽车产量更惨,全年才造了22.2万辆,而美国通用、福特两家公司的年产量加起来都能抵上咱们几十年的产量,那会儿路上跑的汽车,要么是进口的“洋货”,要么是技术落后的老款车型,想找辆国产小轿车比登天还难。 民生方面更是透着寒酸,1980年还处在“票证时代”的尾巴上,买粮食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自行车要工业券,就连买盒火柴都得凭票供应,全国凭票供应的商品最多时达156种,普通人想改善生活都没门路。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477元,农村居民更是只有191元,换算成美元,普通人一年的收入还不够美国人买一件像样的衣服。 那会儿所谓的“奢侈品”,不过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三转一响”,谁家能凑齐这四样,绝对是邻里羡慕的对象,可放到现在,这些东西早就成了古董店里的摆设。 那会儿的电视还是稀罕物,1980年全国电视机产量249.2万部,很多农村家庭连黑白电视都买不起,一到晚上,全村人挤在有电视的人家院子里看节目,画面跟现在的露天电影似的,而美国当时已经普及了彩色电视,不少家庭都有了空调和冰箱。 基础设施更是落后得让人揪心,198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才5.3万公里,美国早就是26万公里的规模,咱们跑一趟长途火车,动辄一两天,车厢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公路也好不到哪去,全国公路总里程88.3万公里,硬化路面没多少,大部分是土路,下雨天泥泞不堪,汽车开过去能溅起半人高的泥点,从北京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坐汽车得走好几天。 电力供应更是紧张,全年发电量才3006亿度,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农村地区大量依赖煤油灯照明,城市里也经常停电,工厂得靠柴油发电机维持生产,普通人家晚上看电视还得随时准备蜡烛,生怕突然断电。 科技方面的差距更是肉眼可见,1980年中国还没有自主研发的手机、电脑,全国范围内能用上计算机的都是少数科研单位,而且还是笨重的大型机,运算速度连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比不上。 那会儿的外汇储备少得可怜,全年才22.6亿美元,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都捉襟见肘,很多工业设备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靠着修修补补勉强运转。 而美国当时已经进入信息产业的萌芽期,苹果公司已经推出了个人电脑,航天领域更是早已实现载人登月,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差距,就像成年人和刚学走路的孩子。 关键是当时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国家财政还顶着不小的赤字,货币发行量增加较多,不少商品价格上涨,老百姓的生活虽然比之前有所改善,但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 农村地区机耕面积只占耕地总面积的41.3%,大部分农活还得靠人力和畜力,农民辛辛苦苦种一年地,收入却少得可怜;城市里的就业机会有限,年轻人想找份体面的工作得托关系、走后门,所谓的“铁饭碗”是所有人挤破头都想抢的香饽饽。 回头看这些数据和场景,很难想象四十多年前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家底薄到连美国的7%都不到,却能在短短几十年里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从一穷二白到如今国富民强的转变,难怪会让人翻看历史时后背发凉,这种凉不是害怕,而是对前人奋斗的敬畏,对国家发展速度的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