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阳]一战是德国发动的,德国失败了。二战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发动的,结果失败了

[太阳]一战是德国发动的,德国失败了。二战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发动的,结果失败了。现在战败国德国又想与俄罗斯开战,难道德国又想做战败国吗?德国人不缺吃不缺穿,为什么德国又想打仗呢?为什么德国又想把德国人送到战场上去丢命呢?   (信息来源:文汇报——提供“爱国者”还不够,德军司令称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准备”)   这事闹到今天这步绝非偶然,而是德国国内的政治经济难题、对美欧同盟的依赖、俄乌冲突的局势变化,再加上北约和俄罗斯长期以来的对峙,几股力量拧在一起推着事情往前走。   2024 年德国大选后,联盟党和自民党凑成的联合政府日子过得相当艰难,经济复苏慢得像蜗牛,能源危机的后遗症还没散去,难民问题又老闹不消停,导致政府支持率一跌再跌。   为了把老百姓的目光从国内矛盾上移开,也为了凝聚社会共识,政府就开始大肆渲染 “俄罗斯威胁论”,把矛盾焦点往外部引。   作为欧盟的经济领头羊,在英国脱欧、法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德国心里也打着小算盘,想在政治、军事上确立领导地位,成为欧洲安全事务的话事人,稳住在欧盟内部核心影响力。   德国在安全方面,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美国和北约,对俄表现得强硬,既能向美国表忠心,从而换取美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支持,又能借北约的框架弥补自己军事力量的不足。   而 2025 年秋冬季节俄乌冲突的局势变化,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俄军凭着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一步步把顿巴斯地区的关键据点围了起来,乌军的防线眼看就要撑不住了,西方对乌援助也陷入了僵局。   在这个节骨眼上,德国抛出强硬言论和军事计划,一面想靠军事威慑稳住舆论,另一面也想趁机把欧盟对乌政策的主导权攥在自己手里。   这事的来龙去脉得从 2025 年 11 月初说起,德军司令索尔弗兰克中将公开放话,说德国已经做好了和俄罗斯开战的准备,还披露了一份《德国行动计划》。   这份计划里写着德国要当北约“后勤大管家”,打算180天内完成80万大军的部署,用来应对所谓的“俄罗斯威胁”,甚至详细安排了北约32个国家的兵力分工,说美国会提供40% 的兵力投送支持。   这话一出口,国际社会立马炸了锅,11 月 9 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在记者会上毫不客气地指出,德国军事扩张和强硬言论带着“明显的纳粹复兴迹象”,严重违背二战后定下的国际秩序。   可德国压根没打算收敛,11 月 15 日,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接受采访时说得更狠,声称俄罗斯最早可能在2028 年,甚至更早就会攻击北约东翼国家,还断言“我们可能已经度过了最后一个和平的夏天”,借这话呼吁德国赶紧加速军事化。   面对德国接二连三的挑衅,俄罗斯再次强势反击。11 月 17 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召开记者会,明确反驳德国的言论,强调俄罗斯压根不想和北约发生冲突,但要是有人找上门来,也会坚决行使自卫权利。   之后,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公开嘲讽,说德国的这些话暴露了其潜在的侵略本质,双方的口水战算是达到了顶峰。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德国喊得震天响的 80 万大军部署计划,其实面临着一大堆现实难题,根本没法落地。   说句实在的,德国自己的兵力都严重不足,按照现有规划,到 2035 年其总兵力预计也就46万,和80万的目标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且北约成员国之间想法也不一样,有些国家对德国的军事扩张心里其实挺警惕的,美国承诺的兵力支持也没个准信,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这个计划基本上成了纸上谈兵。   但这事背后的深层背景值得好好琢磨,二战后德国长期受非军事化的限制,可最近这些年,它突破限制的步子越来越快。   且这事也不是孤立的,而是西方阵营整体扩军的一个缩影,欧盟委员会主席之前就推动过 “欧洲重新武装计划”,西方阵营正借着 “俄罗斯威胁” 这个由头,统一扩军备战的节奏。   这次德俄对峙升级,让欧洲的安全处境更难了。德国的这些言论和计划,让欧洲不少国家暗地提高警惕,波兰、捷克等中东欧国家表面上支持德国对俄强硬,心里担心德国军事崛起后会带来新的威胁。   这事也进一步激化德俄之间的对立情绪,俄罗斯已通过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开展联合军演等方式加强了防御。   双方的这些对峙动作,很容易因一点意外事件引发误判,让冲突风险进一步上升。   而德国防长的言论,更是让整个欧洲社会都陷入“和平要终结”的恐慌中,冲击地区的社会稳定。要是局势继续升级,会严重影响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能源供应和产业链供应链。   俄罗斯方面则一直保持着强硬又克制的态度,,既明确表示不想和北约冲突,又划清了底线,做好了自卫的准备。   当前,这场围绕舆论和军事威慑的博弈还在继续,怎么化解分歧,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已成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