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24小时暗战:美日唱双簧,中方一句话顶回去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对着镜头喊“严正抗议”的时候,估计没少琢磨怎么把戏演得真一点。 中国海警船11月16日进钓鱼岛领海转了一圈,一个半小时就走了,没碰日方一草一木。 可就是这次再常规不过的巡航,却让日方突然拔高声调。 更巧的是,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考德尔当天就在东京表态,说“理解”日本政客高市早苗的涉台立场,三方动作凑在24小时里,很难让人相信是巧合。 中国海警在钓鱼岛的存在感早不是秘密。 去年一整年,我们的船在这片海域待了334天,从秋到夏连续216天没断过巡航,这纪录是2012年以来最长的。 今年5月,日方右翼开民用飞机闯领空,还是我们海警直升机出面处置的。 那些时候日方也抗议,但都是轻描淡写,毕竟他们清楚,中方在这儿的执法密度,不是几句抱怨能改变的。 这次木原稔亲自出面喊“严正抗议”,反倒透着股刻意。 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方对华态度就变了味。 她公开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说法完全无视一个中国原则,直接踩了中日关系的红线。 本来想靠涉台言论刷政治存在感,没成想引来不少外交压力。 无奈之下,钓鱼岛就成了日方的“挡箭牌”。 对着中国巡航喊抗议,对内能说“在护主权”,对外又能转移焦点,把之前的涉台争议压一压。 这种转移矛盾的套路,日本用得挺熟练。 考德尔的亚洲之行更像是来“搭戏”的。 他先去韩国,鼓动韩方多造核潜艇“应对中国海军”,转身到日本就给高市早苗站台。 作为美国海军最高长官,他的话不是随口说说,代表的是美军的态度。 他刚说完“理解”,日本的抗议就跟上,这个节奏太紧凑了。 很显然,美国是想把日韩绑得更紧,让盟友冲在前面,自己少承担些对华压力,这算盘打得挺精。 特朗普马上要上台,他的“美国优先”让盟友们没少吃亏。 花钱出兵承担安全压力,是特朗普对盟友的硬要求。 日本现在跳得欢,说白了就是提前表忠心,告诉美国“我们听话,愿意配合对华政策”。 中方的回应没绕弯子,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点明,中国海警船在自己领海巡航合法合理,日方说法我们不接受,当场就提了反交涉。 这四个字分量很足,意思就是我们不吃这一套。 334天的巡航不是摆样子,216天的连续值守也不是做表面功夫,中方已经把对钓鱼岛的执法权稳稳抓在手里,海空一体的处置能力也不是虚的。 日本再怎么抗议,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 美国想靠撑腰拉拢盟友,日韩之间的矛盾却没那么好消。 韩国一边要靠中国市场搞经济,一边又要听美国的话搞安全合作,日子本就不好过。 日本经济更依赖中国,40%的化肥、70%的农产品都要从中国进口。 如此看来,美日韩的所谓合作,更像是各怀心思的临时拼凑。 日本想借美国之力谋“正常国家”地位,美国想让盟友当棋子,这种关系注定走不长远。 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从来不是问题,历史和法理都站在中国这边。 日方的政治操弄,美方的煽风点火,都动摇不了中方维护主权的决心。 局势或许还会有变化,但主权的红线绝不会退让。 未来美日可能还会有新动作,但中方的节奏不会被打乱。 该巡航就巡航,该执法就执法,用实际行动守护海域安宁,这才是最有力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