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号起,《学前教育法》正式实施,幼儿园去小学化成了铁律,不能再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也不能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 我侄女今年上一年级,老师用两个月速成拼音,四个月就要搞定100字的看图写话。想想我们当年,公立幼儿园还有学前班,幼小衔接顺滑得像德芙巧克力,那时候一年级考不到100分都得哭鼻子。现在呢,整个年级语文平均分上90都难。这种断崖式衔接的痛,只有亲历过的家长才懂。 更魔幻的是,一二年级口号是“零作业、快乐成长”,书包里轻飘飘的,可一上三年级,语文直接砸过来400字作文,英语书满篇都是英文对话。带三年级的老师都快崩溃了,为啥呢?因为这届学生正是“双减”政策下的第一批“小白鼠”啊。你说,当减负的拳头打在幼儿园,升学的压力却全堆在三年级,这本身不就是最大的政策裂痕吗? 现在的幼小衔接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带着孩子逛校园、玩游戏、互赠礼物、拍个照就算完事儿了,美其名曰“消除入学焦虑”。但真正让孩子焦虑的,不就是那些突然冒出来的拼音和算术题吗?而且,一二年级的学生早上7点到校,下午5点半才放学,在校整整10个小时。用我同事的话说,这些孩子活得最累,学的却最少。 很多人想不通,让孩子提前学点知识不好吗?幼儿园打基础,小学更轻松,中学更顺畅,这难道不是个良性循环?更离谱的是,网上还流传一种阴谋论,说国家故意压低成才率,好让更多人当“牛马”。这种说法太荒谬了:30年前没上学的是“牛马”,20年前没上大学的是“牛马”,现在普通本科都成了“牛马”。如果人人都成了博士,那硕士就是“牛马”。社会永远不缺底层劳动者,这跟教育政策真有关系吗? 还有人把矛头指向小学,说该整顿的是小学,小学讲太快,倒逼幼儿园内卷。这种论调在短视频平台特别火,动不动就上万点赞流量。人们爱听阴谋论,可真相往往更理性。如果你认真去读一读《学前教育法》的全文,就会发现真相根本不是这样。第59条后半段明确要求“小学要坚持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这意味着政策是双向的,既不让幼儿园抢跑,也不让小学超速。 再看第53条,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整部法律的核心思想就一句话: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把身心健康放第一位。 教育不是赛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幼儿园去小学化本身我是非常认同的,幼儿园的小孩子就应该好好玩儿,没必要超越他的年龄去提前学习那些知识。现在的教育内卷真是魔怔了:3岁背唐诗,4岁学编程,5岁搞奥数,孩子累,家长卷,老师疯,这种恶性循环早该打破了。 问题的关键是,幼儿园的去小学化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单是幼儿园要有所作为,更关键的在于小学。小学的课程安排一定要合理,前期的拼音、汉字书写这些课程的进度要慢下来,要让那些完全没接触过小学内容的孩子能跟得上。 《学前教育法》的初衷就是要把教育拉回正轨:幼儿园阶段重点培养生活习惯、社交能力和身体素质,到了小学,再系统学习知识,这才是科学的教育节奏啊。 最后,真想吐槽那些断章取义的自媒体,他们要么是坏,故意煽动情绪;要么是蠢,跟风赚流量。希望大家都能独立思考,千万别被带了节奏。好的教育政策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落地。如果你真的关心孩子的教育,我建议你自己去读一读《学前教育法》的全文。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政策,但至少这个方向是对的。让孩子像个孩子,让教育回归本质。记住,童年只有一次,比起抢跑,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