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裁的“软刀子”,已经割不动日本这块“硬石头”了!高市早苗敢顶着压力搞21万亿日元的刺激计划,小泉进次郎敢把导弹架到台湾家门口,说明了一个残酷现实:对于一个已经铁了心要切香肠的对手,唯一的交流语言不是关税,而是吹沙填海的造岛工程船! 小泉进次郎这次在与那国岛的动作,绝不是简单的防卫升级,而是对第一岛链缺口进行的一次物理焊接,当03式中程防空导弹的发射阵地推进到距离台湾仅105公里的位置时,这片海域的性质就从公海通道异化为了日军的火力口袋。 这意味着,解放军北出宫古海峡的战略通道,将完全暴露在其雷达监控与火力覆盖之下,而与那国岛不过是日本西南诸岛军事网络的一个节点——从奄美大岛的导弹部队到石垣岛的驻屯地,再到马毛岛的战机训练基地,日本用十几年时间把一串岛屿打造成了指向台海的堡垒。 这种步步紧逼的“切香肠”手法,背后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撑,高市早苗推出的21.3万亿日元刺激计划就是最好的注脚。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笔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支出,表面是补贴民生应对43个月未断的通胀,实则藏着军备扩张的暗线,要知道日本2024年防卫预算已突破6.5万亿日元,连续12年增长,采购清单里全是“战斧”巡航导弹、F-35战机这类进攻性武器,没有雄厚的财力打底,小泉进次郎哪来的底气在台海门口摆导弹? 更讽刺的是,这笔钱大半要靠举债,日本政府债务已达GDP的230%,却还敢冒着“特拉斯风暴”式的金融风险硬上,这恰恰说明经济制裁的“软刀子”根本刺不破它的防御——要是制裁真能掐住命脉,哪有闲钱搞“岛屿要塞化”? 有人或许会说刺激计划是为了救经济,但看看细节就懂其中门道,5000亿日元的电费补贴、每人3000日元的大米券,本质都是些权宜之计,连《读卖新闻》都忍不住吐槽这会延缓价格下降。 可日本政府偏要这么干,说白了就是用短期福利稳住民心,好腾出手来把资源往军事上堆,毕竟西南诸岛的130座弹药库要花钱建,“出云”号航母改造成型要花钱,增程型12式导弹的射程从200公里提到900公里更要花钱。 这些真金白银砸下去,换来了与那国岛的电子战部队、宫古岛的无人机侦察网,以及石垣岛能覆盖台北的导弹阵地,这哪是经济刺激,分明是军备输血。 说到底,日本的算盘打得精着呢,用防卫的幌子掩人耳目,用民生补贴安抚内部,用举债融资支撑军备,一步步把军事触角伸到台海门口,小泉进次郎视察与那国岛时嘴硬说“只是防御”,可谁见过防御要把导弹架到别人家门口?高市早苗喊着解决通胀,却把钱往军火库里塞?这就是要主动挑事的节奏。 面对这种铁了心“切香肠”的对手,讲关税、谈制裁纯属对牛弹琴,你跟他算经济账,他跟你算军事账;你跟他讲规则,他跟你玩偷袭,日本当年就是靠这种渐进式扩张尝到过甜头,如今故技重施,就是吃准了“软刀子”奈何不了它。 所以,这时候咱们就得拿出真家伙,就像吹沙填海的工程船,用实实在在的战略存在打破它的幻想,你能焊死岛链缺口,我就能开辟新通道;你能部署导弹,我就能构建更严密的反制体系,毕竟对付只想用拳头说话的角色,最管用的从来不是讲道理,而是让他看清谁的拳头更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