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卫立煌给了八路军多少武器弹药? 答案说出来可能超出不少人的想象——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给八路军的支援,可不是随手丢几支枪那么简单,而是实打实能撑得起战场的“硬通货”。 提起抗战时期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很多人会觉得他们跟八路军是两条心,可卫立煌绝对是个例外。 卫立煌一开始对八路军也没多少特殊印象,毕竟当时国民党里不少人对八路军带着偏见。可1937年的忻口会战,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也让他打心底里把八路军当成了真正的抗日战友。 那时候的忻口,是守护山西、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屏障,日军调集了重兵猛攻,尤其是阳明堡机场的敌机,天天对着我方阵地狂轰滥炸,卫立煌急得直跺脚,跟身边人说“敌人一架飞机,顶得上我一个师的火力”。 阵地上的士兵没防空武器,只能眼睁睁看着炸弹落下,每小时都要拼光一个团的兵力,绝望到有人绑着手榴弹往日军坦克上扑。 就在这生死关头,八路军129师的战士们站了出来。他们顶着夜色摸到阳明堡机场,凭着一股狠劲和巧妙的战术,一口气炸毁了24架日军战机,还歼灭了百多名日军守卫。 消息传到卫立煌耳朵里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一支装备简陋的部队,居然能端掉日军的“空中堡垒”。 他当即给八路军发了电报,字里行间全是敬佩:“这是作战以来的奇功!” 后来他才知道,八路军战士们手里的枪五花八门,很多是从敌人手里缴来的,有的枪管都磨平了,打出去的子弹都没准头,炸飞机用的手榴弹还是自制的,里面装的黑火药威力有限,爆破碎片也就十几片。 可就是凭着这份血性,八路军硬生生帮他解了燃眉之急。从那以后,卫立煌再也不说八路军“装备差没战斗力”的话,反而逢人就夸“八路军是民族复兴的最精锐的部队”。 真正的支援,从这之后就没断过。1938年初,韩信岭战斗打得惨烈,卫立煌的部队被日军围困,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是八路军115师的一个团拼死增援,才把他救了出来。这份救命之恩让卫立煌更坚定了支援八路军的决心。 当时彭德怀跟他提了句,八路军缺弹药,想请他补15万发步枪弹、5000个手榴弹。卫立煌听了二话不说,不光答应了,还额外多给了10万发子弹,专门送给救他的那个团。可这还只是小打小闹,真正的“雪中送炭”在后面。 1938年4月,卫立煌去延安参观,毛主席亲自迎接,还跟他一起合影,这份礼遇在国民党将领里少之又少。 在延安,他听说了八路军打午城、井沟战斗的事迹——战士们凭着每挺机枪百余发子弹、每支步枪二十多发子弹的家底,硬是歼灭了千多名日军,可弹药也消耗殆尽,不少战士上战场连枚手榴弹都凑不齐。 卫立煌听了心里发酸,他太清楚没有弹药的滋味,也更明白八路军在这种条件下还能打胜仗有多不容易。 从延安回到西安的第二天,卫立煌就下了道石破天惊的手谕:给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发100万发步枪子弹、25万枚手榴弹。 要知道,当时国民党政府压根不愿给八路军补充弹药,彭德怀之前找蒋介石要补给,蒋介石都推三阻四,只给点零头。 负责发军火的兵站负责人都慌了,劝他要上报汉口批准,可卫立煌拍着桌子说:“十八集团军打得很好嘛!我们就要充分供给!” 等汉口方面的反对电报发过来时,这批弹药早就装上大车,送往八路军根据地了。 这100万发子弹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抗战时期八路军总共消耗的子弹也就4000万发左右,卫立煌这一次就给了四十分之一。 而且当时八路军的军工条件极差,修械所手工造的枪零件都不通用,打几十发枪管就发红,复装的子弹威力还小。卫立煌给的这些子弹,全是中央军的正规弹药,质量有保障,直接让八路军的战斗力提了一个档次。 更难得的是,他还悄悄通知八路军,把十四集团军在临汾、运城的一批军火物资全运走,八路军动员了五个县的农民和几百辆大车,才把这些“宝贝”拉回根据地。 卫立煌这么做,在当时要冒多大风险啊!国民党内部不少人骂他“通共”,特务们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可他压根不在乎。 在他眼里,不管是中央军还是八路军,都是打日本人的中国军队,多一份弹药就多一分胜算,多一条活命的希望。后来他因为跟八路军走得近,还被蒋介石撤了职,可他从来没后悔过。 所以说,卫立煌对八路军的支援,真不是“随手丢几支枪”那么简单。100万发子弹、25万枚手榴弹,还有那些悄悄送来的军火,每一件都带着他的民族大义,每一件都撑住了八路军的战场防线。 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年代,正是有卫立煌这样抛开党派成见、一心抗日的将领,我们才能一步步把侵略者赶出去。这份情谊,这份担当,值得我们永远记在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