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历史上四大贤明太子,如果他们继位,能为王朝续命百年

读历史最让人憋屈的,不是奸臣当道,也不是昏君误国,而是那些明明握着“王朝续命符”的贤明太子,偏偏在登基前突然离场。就说秦

读历史最让人憋屈的,不是奸臣当道,也不是昏君误国,而是那些明明握着“王朝续命符”的贤明太子,偏偏在登基前突然离场。就说秦朝的扶苏、明朝的朱标这几位,个个有脑子、有仁心,要是能顺利坐上龙椅,所在的王朝哪会那么快就垮掉?今天咱们就聊聊这四位“遗憾太子”,看看他们的本事到底有多硬核。

第一个要聊的,就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都说“虎父无犬子”,可扶苏跟他爹的脾气完全反着来。秦始皇靠“铁腕”统一天下,统一文字、度量衡是大功,但搞焚书坑儒、修长城征调百万民夫,就有点用力过猛了。当时朝堂上的大臣要么跟着喊“陛下圣明”,要么吓得不敢出声,只有扶苏敢站出来怼他爹:“天下刚平定,百姓还没喘过气,您这么折腾,迟早要出乱子!”

秦始皇气得脸都绿了,直接把他扔到蒙恬的长城军团当监军。可扶苏没闹情绪,在边关跟着蒙恬练军,跟30万精锐将士处得像兄弟,硬是把自己从“文弱太子”练成了“文武全才”。谁能想到,秦始皇东巡路上突然驾崩,赵高和李斯为了让胡亥继位,居然伪造圣旨赐死扶苏。蒙恬都劝他:“太子,这圣旨肯定有问题,咱们回咸阳问清楚再死也不迟啊!”可扶苏偏偏是个孝子,哭着就拔剑自刎了——你说这性子,急得人想穿越回去摇醒他。

扶苏一死,胡亥这个草包就上了台。他把秦始皇的暴政翻了倍,修阿房宫、杀兄弟姐妹,没几年就把秦朝折腾得民不聊生。要是扶苏继位,先废了那些苛政,再靠蒙恬稳住边疆,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谁还会跟着陈胜吴广造反?刘邦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泗水亭长,项羽也只能在江东当他的贵族子弟,秦朝哪会二世而亡?说他能给秦朝续上百年命,真不是吹。

跟扶苏比起来,明朝的朱标更让人惋惜。他爹朱元璋是出了名的“铁血皇帝”,对百姓那是没话说,可对贪官污吏和开国功臣,那是说杀就杀。洪武四大案杀了十多万人,朝堂上的官员每天上朝前都要跟家人告别,生怕自己回不来。可就是这样的朱元璋,唯独对朱标没脾气——因为这个太子,太懂“仁政”了。

有一次朱元璋要杀李善长,朱标跪着哭劝:“爹,您杀得太多了,以后谁还敢帮咱们治国?”朱元璋气得把一根荆条扔在地上,让他捡起来。朱标不敢捡,朱元璋就说:“我现在杀这些人,就是帮你把荆条上的刺拔掉,你以后才能稳稳当当地拿住!”话虽狠,可朱元璋心里清楚,朱标的仁德才是治国的根本。他为朱标铺路,找蓝玉这样的猛将当帮手,连朝堂制度都按朱标的性子改了又改。

可天不遂人愿,朱标37岁那年突然病死了。朱元璋的希望彻底落空,为了让孙子朱允炆坐稳皇位,他干脆把蓝玉一党全杀了,又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结果朱允炆没经验,刚登基就削藩,逼得朱棣起兵造反,一场靖难之役打了四年,百姓又遭了殃。要是朱标活着,以他的威望,朱棣根本不敢反;那些功臣也不用死,明朝的厂卫之祸说不定都不会出现——这遗憾,真是明朝的“致命伤”。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跟扶苏、朱标是一个路子的“贤明代言人”。汉武帝一辈子都在跟匈奴死磕,虽然打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威风,可也把国库打空了,百姓的税赋重得喘不过气。刘据看着心疼,天天劝他爹:“匈奴跑远了,咱们该歇口气养养国力,别再打仗了。”朝堂上的文官们全站在刘据这边,形成了一股“主和派”势力。

汉武帝心里门儿清,儿子说的是对的——他就是想把匈奴彻底打服,给刘据留个安稳江山。可偏偏出了个江充,这小子跟刘据有仇,趁着汉武帝晚年多疑,诬陷刘据用巫蛊诅咒皇上。刘据急了,又见不到汉武帝,干脆起兵杀了江充。汉武帝以为儿子要造反,派兵平叛,刘据走投无路,只能自缢而亡。汉武帝后来知道自己错了,建了“思子宫”怀念儿子,可一切都晚了。

刘据一死,汉朝的继承人换了好几轮,虽然有昭宣中兴,可再也没了那种“仁政+强兵”的底气,后来还出了霍光专权、王莽篡汉的乱子。要是刘据继位,先把国力养回来,再稳住朝堂,霍光哪敢专权?王莽说不定还在老家读书呢——这父子俩的误会,真是汉朝的一大损失。

最后这位司马遹,可能没前三位出名,但他的死,直接断了西晋的活路。他爹司马衷是个出了名的傻子,“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流传千年,可司马遹偏偏智商在线,从小就被爷爷司马炎看中,说他“有司马懿的风范”。司马炎之所以传位给司马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让司马遹以后继位——毕竟有这么个聪明的孙子,西晋还有救。

可司马遹偏偏遇上了贾南风。这个皇后心狠手辣,又怕司马遹继位后收拾自己,干脆设计诬陷司马遹谋反,把他废了太子之位,后来又派人把他杀了。司马遹一死,西晋彻底乱了套:贾南风专权,八王之乱爆发,匈奴等少数民族趁机南下,直接把西晋灭了。要是司马遹能继位,以他的聪明,至少能稳住朝堂,八王之乱说不定都不会发生——可惜啊,西晋的最后一点希望,就这么没了。

这四位太子,个个都有“救时”的本事,偏偏都倒在了继位前。扶苏能救秦朝,朱标能稳明朝,刘据能续汉朝,司马遹能保西晋。他们的故事读下来你会发现,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任性,差一步圆满,就成了百年遗憾。而这些“差一步”的故事,恰恰让那些远去的王朝,多了几分让人回味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