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首亏3.69亿元!洋河的 “蓝色泡沫” 破裂,渠道与品牌双重失陷

近期,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揭开了这家白酒巨头的经营困境。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双大幅下

近期,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揭开了这家白酒巨头的经营困境。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第三季度单季首次出现亏损。

业绩承压,季度首亏创十年净利率新低

2025年以来,洋河股份经营业绩呈现加速下滑态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同比下降34.26%;归母净利润39.75亿元,同比下降53.66%;扣非归母净利润37.57亿元,同比下降55.26%,三大核心盈利指标降幅均超三成,延续了2024年报的下行趋势。

单季度表现更为严峻,成为业绩“爆雷”的关键节点。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5亿元,同比下降29.01%、环比下降11.66%;归母净利润亏损3.6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58.38%、环比下降152.18%。这是洋河季度层面首次出现亏损,反映出短期经营压力已全面加剧,同时周转性经营投入增加、净利率创十年新低、现金流状况恶化等问题进一步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7月1日洋河完成重大人事变动,顾宇接替张联东出任新任董事长,但第三季度的亏损表明,公司积累的经营难题并非短期人事调整所能化解。

渠道失灵,深度分销模式积弊爆发

曾经成就洋河十年高速增长的“深度分销”模式,如今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核心桎梏。这种被称为“1+1”的模式,以“经销商体系+厂家自有销售人员”为架构,厂家负责渠道开拓、市场推广与品牌维护,经销商承担仓储、物流、资金周转等基础服务。依托该模式,洋河在2009至2018年间实现跨越式增长。

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截至2025年一季度,洋河存货规模高达185.93亿元,占总资产的28.99%,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980天,较2024年同期的870天进一步增加。库存积压的根源在于经销商被动囤货,为完成厂家任务,经销商超额备货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倒挂。

经销商体系的动荡进一步加剧经营压力。由于毛利率持续走低,经销商逐渐沦为“搬运工”,积极性严重受挫,退出数量大幅增加,山东、河南等核心市场甚至出现“叛逃潮”,不少经销商转投今世缘、汾酒等竞品阵营。

品牌失语,高端中端双重挤压陷困境

业绩下滑背后,是洋河在品牌塑造与产品布局上的系统性短板。在高端白酒市场,茅台、五粮液凭借深厚的品牌积淀和强大的产品矩阵牢牢占据主导地位,而洋河推出的“梦之蓝M9+”“手工班”等高端系列市场表现未达预期,高端化突破受阻。

中端市场则面临激烈的存量竞争与消费降级压力。2024年,洋河核心单品“海之蓝”“天之蓝”销量明显下滑,省外市场遭遇汾酒青花20、古井贡年份原浆等高性价比竞品的冲击,省内市场则被今世缘通过高返利、灵活政策和厂商协同策略抢占份额,形成“高端突破难、中端守不住”的尴尬局面。

产品竞争力不足也成为品牌发展的掣肘。山东地区白酒经销商李先生透露,洋河产品价格透明导致经销商利润微薄,难以盈利;酒水行业从业者王先生说,以天之蓝为例,其在300多元价格带的口感与价格不匹配,性价比低于同价位的剑南春水晶剑、品味舍得等产品,消费者需求持续降低。即便2025年3月推出第七代海之蓝,采用“3年基酒+5年调味酒”提升品质,但市场反响平平,未能扭转颓势。

当前,白酒行业存量竞争日趋激烈,洋河如何调整战略,优化产品结构、重构渠道生态、提升品牌竞争力,重新赢回市场份额与投资者信心,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未来,洋河能否破解多重困局实现业绩反转,仍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