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57年,杨振宁诺贝尔奖颁奖现场罕见影像,西装笔挺气宇轩昂!

文/万物知识局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诺贝尔奖的含金量,在全世界都是得到认可的,而中国,也有不少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诺贝尔奖的含金量,在全世界都是得到认可的,而中国,也有不少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诺贝尔奖,杨振宁就是其中之一。

杨振宁对物理学界的贡献可以说是不可忽视的,他提出的许多理论新颖又有见解,被世人所敬佩,然而遗憾的是,在2025年的10月18日,这位备受尊敬的物理学家去世了。

在感到悲伤的同时,我们不妨一起来回忆一下,杨振宁那充满学霸色彩的一生,杨振宁出生的时候是1922年,父母对于这个孩子的到来,可以说是满怀的期待。

在父母的陪伴下,杨振宁度过了相当欢快的童年时光,随着年纪逐渐长大,孩子的学习也应该纳入考虑之中,从杨振宁四岁开始,母亲就拿着字帖,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杨振宁辨认。

四岁的小孩子,许多人都还在看声母韵母,而杨振宁,仅仅花了一年时间,就认识了3000多个字,这个时候杨振宁才五岁,可是对于课本的辨认和阅读已经不成问题了。

夸杨振宁一句神童,还真是一点都不为过,在杨振宁六岁的时候,一向在外奔波学习的父亲,从美国回来,似乎是想要在国内长久安定下来了,前往了厦门大学。

在那里,杨振宁进入小学,才刚刚读了二年级一年,因为父亲杨武之算术极好,被邀请前往清华担任教授,杨振宁就再次跟着父亲一同搬迁,住进了清华院,进入了教员子弟学校读三年级。

之后,杨振宁一家就在清华园安定下来,直到1937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七七事变,国内的局势一下子就变得相当的紧张,连北平也不太安定。

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有一个比较安稳的生活环境,杨振宁的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前往合肥定居,不过也没有在合肥安定太久,随着日本侵华的意愿愈发略强烈,国内战争频发。

在1938年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全家人又一次进行搬迁来到了昆明,在逃难的路上,虽然没有学习,可是到达昆明,父母立刻为他报名加入昆华中学读高二。

国家如此危难,杨振宁愈发的想要通过学习,改变当前的环境,于是在高二那年,报名参加了统一招生考试,成功地进入了西南联大。

对于大学应该学习的专业,杨振宁一开始听从父亲的要求,进入了化学系学习,不过,或许是因为对化学不太感冒,最后又更改专业进入了物理系。

原本在化学系不太出众的杨振宁,来到物理系之后,简直是如鱼得水,20岁那年,在吴大猷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群论与多原子分子的振动》这篇论文。

给当时的物理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凭藉着优异的成绩,杨振宁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清华大学的研究院始攻读研究生。

有一个好教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学习也是顺风顺水,1944年的时候顺利地从清华大学理学毕业,拿到了硕士学位。

那个年代,名校的学生很流行去海外学习,他们力图学到最先进的知识,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杨振宁也是其中之一,于是在1945年的时候。

申请到清华大学留美的公费生之后,杨振宁前往芝加哥大学开始读研,虽然有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重大的。

在芝加哥大学读博的时候,杨振宁的导师是泰勒教授,凭藉着论核反应和符合测量中的角分布这篇论文,杨振宁轻而易举地拿到了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

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为杨振宁以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在学校里面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勤奋刻苦,在教授的推荐下,杨振宁加入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大学毕业就能够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杨振宁的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事实果然如此,加入高等研究院没多久,杨振宁就和费米合作提出了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

三年之后,1952年,直接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聘用为永久研究员,在吃穿不愁生活美满的时候,杨振宁可以轻松的把更多精力放到研究上。

在1954年,和米尔斯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这个理论在物理学上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这么说吧,在这个理论之前,最重要的理论是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说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石也不为过,这个理论同样在数学方面影响重大,人的一辈子,提出一个这样的理论就可以名留青史了。

可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这个理论才是杨振宁举世瞩目的开始,凭藉着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杨振宁一时之间风头无两,成为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教授,即便是里面的研究生也要把他当作导师。

1956年的时候,杨振宁和李政道有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他们两个提出了弱相对作用下宇称可以不守恒的思想,不过由于没有实验条件,只是提出了几个实验方案。

一开始是没有人愿意跟着这个方案去验证的,直到后来吴健雄等人,愿意相信年轻人,做了这些实验,这个思想才被人广泛熟知。

1957年绝对是杨振宁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凭借着宇称不守恒理论,他和李政道拿下了物理学里面最重要的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两人作为中国人,拿到鼎鼎有名的诺贝尔奖,当时的国内也是非常的激动,毕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拿到诺贝尔奖。

不仅群众为他们两人感到骄傲,连国家,也对科学人才放宽了要求,杨振宁的岳母曹秀清,在一个优秀女婿的帮助下,成功地从台湾回到了中国内地,在北京定居。

1958年的时候,因为优秀的人才履历,杨振宁甚至还当选了台湾的中央研究院的院士,这个时候的杨振宁走到哪里基本都是前呼后拥的。

在1964年的时候,因为长时间的在美国研究和学习,杨振宁成为了美国公民,之后加入美国的国家科学院也是顺理成章。

这个阶段的中国和美国关系相当的紧张,杨振宁在美国,就是想回国探亲也是困难重重,直到1971年中美关系有解冻的趋势,杨振宁的回国申请才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

这次回国,杨振宁见到了许多国内的科研人员,邓稼先同志作为杨振宁的挚友,也在回国见面的时候鼓励杨振宁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结束了这次回国之旅,杨振宁被邓稼先报效祖国的思想所感动,在美国各地先后发表演讲,在杨振明的支持下,许多已经有了美国公民身份的中国人,慢慢地开始回国,想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一年,当时关于钓鱼岛的归属闹得如火如荼,杨振宁在归还冲绳协定上作证,证明了钓鱼岛,而是中国的领土。

在之后的日子里,杨振宁更是多次回到祖国,和国内的科学家展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对国内的科学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可以学到知识,1981年的时候,杨振宁在美国石溪分校,设置了ceec奖金,中国的那些孩子们因为有了资金的支持,可以前往美国学习,不用为生计发愁。

前前后后有八十多个人得到了资金的扶持,前往美国学习,学成归来之后,又陆陆续续地回到中国报效祖国。

同时,杨振宁也觉得对青少年的教育刻不容缓,在杨振宁的提议下,邓小平同志的同意下,1983年12月,科大少年班成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这个专业,为国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促进,为了鼓励更多的中国孩子努力发明,在杨振宁的牵头下,先后成立了许多青少年的发明奖,创新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推广。

1996年的时候,因为之前的优秀成绩和对国家的贡献,中国两所著名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都给杨振宁颁发了荣誉博士的学位。

在物理学界鼎鼎有名,在数学界杨振宁同样是备受尊敬,因此,从2001年开始,杨振礼先后邀请了以林家翘为首的许多名人,回到清华担任老师。

在2003年的时候,杨振宁回到中国定居,之后,更是全心全意地为推动科技和孩子的教育往来奔波,直到2025年10月18号。

这一天,全国人民都收到了一个悲惨的消息,杨振宁同志逝世了,享年103岁,国家又痛失了一个宝贵的人才,人民又失去了一位领头的同志。

让我们对杨振宁同志的逝世表示惋惜。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少年立志拿诺贝尔奖!35岁时杨振宁的童真“狂言”成现实

评论列表

朱古力WEI
朱古力WEI 3
2025-11-04 12:12
yzD
大笨妞
大笨妞 2
2025-11-04 20:31
基因真好。又学霸又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