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西药到底多可怕?芬太尼成美国成年人最主要死因(二)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生素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居首(约7%)。其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衰竭、肝细胞损害和黄疸症,严重者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生素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居首(约7%)。其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衰竭、肝细胞损害和黄疸症,严重者可引发皮肤溃烂的史提芬强生症候群和毒性表皮溶解症。排名二、三位的是常见的消炎药成分布洛芬和止痛药成分扑热息痛。此外,去年有104起报告为辅助保健品导致的过敏反应,其中41例涉及葡萄糖胺。

《天津日报》一篇题为《全世界85%感染死亡病例源于滥用抗生素》也报道:

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药学研究室主任王睿5日告诉记者,全世界因感染死亡的病例中,85%是由耐药菌所致,这是抗生素滥用的一个严重后果。

王睿说,每一种新抗生素进入临床并广泛应用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细菌耐药性产生,从而导致新抗生素使用寿命减少,但新药开发周期又远远长于细菌耐药变异出现的时间,这使得某些耐药菌缺乏有效药物,因此耐药菌死亡率高。王睿指出,抗生素滥用除了诱导细菌耐药性,还可能诱发二重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甚至还可以造成脏器毒性,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增加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

为避免滥用造成的严重后果,王睿指出,首先是国家制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评价标准”,以此来规范、衡量医务人员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医生则要更新抗生素知识,了解抗生素的特点、用药指征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后果。

西医过度使用抗生素激素有多可怕,我们来看下面一则医案: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四逆汤治疗过服抗生素心悸失眠。一男52岁,主诉:反复心悸、失眠8个月。10个月前患者右大腿长疙瘩于医院就诊,告知“疖疮”或其他,不及时治疗,恐败血症危及生命,遂反复大剂量口服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药,往往是2-3天的药量1次服完,但疙瘩仍未消退。8月前逐渐出现身冷、特别是背心冷,开始厚衣被,并入睡困难、睡即恶梦,经常梦中惊醒,醒后诉心悸、心慌、胸闷、烦躁不安,难以再眠,如再眠,定然再次恶梦,再次梦中惊醒,每晚睡眠时间不足3-4小时,白天头晕、脑胀、耳鸣、乏力、疲倦、思睡、但又睡不着(但欲寐),非常烦躁、心悸、心慌、坐立不安,伴上腹胀、饮食减退,很担心自己得了怪病,反复各家医院就诊,包括口服各种中西药,及运动健身疗法等等,病情均不缓解,体重下降了10多斤,甚是惊恐。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喜运动,健身,一直不怕冷,俯卧撑可以做100个。无慢性疾病及不良嗜好。

刻见症兼:大便稀,小便少,舌体胖大有齿印,舌质淡,苔白水滑,脉弦细。

中医诊断:心悸、不寐、 (心肾阳虚,心失所养)

治法:温补心肾之阳,重镇安神定悸

处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四逆汤原方

桂枝30g 炙甘草15g 龙骨30g 牡蛎30g

白附片60g 干姜30g

6剂,水煎服,头煎1小时,再煎半小时,1日1剂,一日三服。

二诊患者高兴而来,连声诉好多了、好多了。首先睡眠明显好转,晚上9:30分左右入睡,会做梦,但不是恶梦,12点左右会醒来,但不是惊醒、吓醒,喝点水后很快入睡,早上5点多才会醒来。第二、心慌、心悸、烦躁、胸闷,明显改善,自诉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知不觉就不那么烦了,头晕、脑胀、疲倦乏力改善,精神、精力明显好转。第三、数月的耳鸣没有了。第四、背心不那么冷了,身体感觉又恢复到从前的温暖了。第五、不再腹胀,胃口也好多了。效不更方。原方不变,再服6剂。

三诊现在都好了,睡眠好了,吃饭好了,不烦了、不慌了、不胀了,不冷了,没有什么不舒服,回到从前了。

讨论:患者长期健身,自认为身体素质良好,因腿长结节,遂反复两月大剂量口服各种抗生素,损伤阳气。肾阳亏虚,全身失于温煦,故身冷、特别是背心冷,开始厚衣被。心藏神,心阳亏虚,心神失于温养,心神浮越,则见心慌、心悸、烦躁、失眠、多梦。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心肾阳虚,耳失充养,故反复耳鸣。脾主运化,脾阳虚,脾失建运,则见上腹胀、纳减少、大便稀。头晕、脑胀、疲倦乏力、精神不振(但欲寐)、结合舌脉象,均为心肾阳虚,脑及全身失养的一种表现。而脉弦为何?肝主疏泄,调节情志,久病不愈,必伤于肝,肝气可郁、可化火、可劫伤心肾之阴、阴虚火更旺,肝旺可乘脾、可扰心,肝阳可上亢、可上犯诸窍、可上扰清阳、可三焦不通、气机不利、淤血阻滞、水液不行而病及全身。如此相互影响,则病机、病情可复杂、可加重、可缠绵、可难愈,证也更难辩、病也更难治,病人也更惶恐。

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肾,累及肝脾。以阳虚为主,夹有肝郁化火扰心乘脾。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针对主要病机,治疗上陈老予温补心肾之阳,重镇安神定悸。选择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四逆汤原方,没有加减,连续进12剂,诸症皆平,实为叹服。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 118 条:“ 火逆下之, 因烧针烦躁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由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而成。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条 64 条“ 发汗过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 , 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汤主之 。 ”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甘草二两 (炙,味甘平)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 滓,顿服。徐灵胎认为“汗为心之液”,过汗则“心气虚”,郑钦安认为“此乃汗出过多,损伤胸中阳气”。但临床亦有很多并非太阳病过汗、烧针等而导致的心阳虚证,治法皆同。方中桂枝辛甘性温,入心助阳;炙甘草甘温,甘缓补中益气。桂甘相伍,辛甘合化,温通、温补心阳,心阳得复,则心悸自平。如“火逆下之”等致心阳虚甚,心神外越,心神不宁,加龙骨、牡蛎以平肝潜阳、敛阳,镇静安神定悸,即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阳虚则寒,寒更伤阳,四逆汤并非单纯治疗阳虚四逆、脉微欲绝之重症而设,其实临床很多阳虚轻症皆可早期使用,可阻断病情发展,早期向愈,效果良好。故加之温肾助阳,附片、干姜均加量,有通脉四逆汤之意。合桂枝、炙甘草尚可温补脾阳,大大振奋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