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劳动部门公布最新减班休息(俗称 “无薪假”)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实施无薪假的企业家数较前一期减少,但受影响人数仍逆势增加 125 人,达 8456 人。官员明确指出,制造业仍是无薪假 “重灾区”,占比超九成,其中金属机电业因订单波动冲击最深,涉及人数超 6000 人。

AI制图
从地区分布来看,台中市受影响劳工人数最多,达 2759 人居冠;台南市次之,有 1279 人。值得关注的是,本期有 72 家企业因届期未续报或订单短暂回暖,提前终止无薪假,1137 名劳工恢复原工时,但整体就业市场压力仍未明显缓解。
美国关税持续冲击是台企无薪假居高不下的核心原因。中部某金属加工厂林姓负责人向媒体透露,公司九成产品出口美国,受关税谈判未定影响,客户普遍不敢下达长期订单,仅以小单、短单观望,“我们也不敢贸然备料,只能放慢产线”。他担忧,若台美关税谈判持续卡关,明年初企业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年关恐怕不好过”。
台湾手工具工业公会理事长谢武志此前也表示,手工具产业正面临美国关税、供应链重组、绿色制造与 AI 转型多重挑战。该产业以钢铁为主要原料,目前已出现美国订单延后或减少情况,业者虽在与客户协商关税分摊,但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第一季度订单将 “急速减少”。
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15 日,因美国关税冲击启动无薪假的台企累计达 353 家、7530 人,虽较上一期家数减少 17 家、人数减少 45 人,但台 “劳动部” 劳动条件及就业平等司专门委员李怡萱坦言,订单回温多为暂时性,台美关税谈判最终结果未明,企业后续是否扩大无薪假 “仍需持续观察”。
与制造业的低迷形成对比,台湾内需服务业表现相对平稳,住宿餐饮等主要内需产业未出现明显波动,无薪假人数维持稳定,成为当前就业市场中为数不多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