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穿刺活检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
它能够精准地获取肺部可疑病灶的组织样本,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但是,关于肺穿刺可能导致肿瘤扩散的担忧,甚至会导致早期变晚期的非议,也让许多人对这项技术忧心忡忡,望而却步。
那么,肺穿刺活检技术到底安全吗?它到底会不会让早期肺癌变为晚期?
今天,郑医生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

肺穿刺活检的原理和流程

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的诊断技术,通过一根细针穿刺到肺部可疑病灶,获取组织样本后用于病理检测或基因检测。
这项技术的核心工具是一根由穿刺套管和穿刺针芯组成的肺穿刺针。穿刺套管固定在病灶上,穿刺针芯则通过穿刺套管进入病灶,获取组织样本。穿刺针芯上有一个组织槽,用于收集组织样本。
在穿刺过程中,针芯反复进出套管并获取足够的组织量,用于病理检测和基因检测。
穿刺结束后,医生将穿刺套管从体内拔出,完成整个穿刺过程。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几乎不会对肺功能造成影响,且伤口极小,恢复快。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过程,却也隐藏着潜在的风险。

穿刺可能带来肿瘤播散风险
尽管穿刺针的设计已经非常科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肿瘤播散的风险。
当穿刺针芯经过套管时,可能会把部分组织遗留在套管前面。在拔出套管的过程中,这些组织可能会沿途脱落,从而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

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诊疗团队对穿刺是否会增加胸膜局部复发风险进行了研究。他们从医疗数据库中筛选了8项研究,发现穿刺活检确实会带来更高的胸膜复发风险。
那么,穿刺造成的复发概率到底有多大呢?

2017年,发表在《肺癌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392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接受穿刺活检的患者胸膜复发率高达9%,显著高于未接受穿刺的2%;穿刺组的局部复发率为19%,同样显著高于非穿刺组的8%。表明尽管穿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早期肺癌不首选穿刺活检
针对早期肺癌,医生通常不推荐首选穿刺活检,而是建议随访或直接手术。
这是因为早期肺癌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肿瘤,而穿刺活检可能会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
相比之下,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穿刺活检则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这些患者通常无法通过手术根治,穿刺活检可以快速获取组织样本,明确病理类型,进行基因检测,从而尽快开展针对性的治疗。
由于这部分患者本身就已经处于晚期,也就不存在穿刺导致早期变晚期的风险。

写在最后
肺穿刺活检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医生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也可能带来肿瘤播散的风险。
在决定是否进行肺穿刺活检时,关键在于个体化的风险与获益评估。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医生会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手术耐受性等因素,权衡穿刺的风险与获益。
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穿刺活检的获益通常大于风险。因为这些患者需要明确病理类型和基因突变情况,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穿刺活检可以快速获取组织样本,为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决定是否进行穿刺时,患者需要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充分了解穿刺的风险与获益,从而找到最佳平衡点,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