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游龙于心,太乙归真——武当太乙游龙拳

京武功夫如是说:在“道法自然”灵山秀水的武当山之中,一门传承千年的内家拳术悄然流转——“武当太乙游龙拳”。这套拳习练起来

京武功夫如是说:

在“道法自然”灵山秀水的武当山之中,一门传承千年的内家拳术悄然流转——“武当太乙游龙拳”。

这套拳习练起来绵绵不断、行云流水、腾云驾雾如龙游太空,在天地之间蜿蜒盘旋,既藏于拳势之中,又游于呼吸之外。并且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击之术,更是一场身心与道相融的修行。

一、渊源:道韵流淌,拳出太乙

太乙,乃道家哲学中至高无上的本源之称,象征着宇宙未分、混沌初开时的元气。而“游龙”,则取象于《易经》中“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的意象,寓意变化无方、周流不息。

太乙游龙拳源自武当太乙派,根植于道家“天人合一”“以柔克刚”的哲学土壤,由历代道长在静修与体悟中凝练而成的内家拳法精髓。

拳法融导引、吐纳、拳术于一体,兼具养生、技击与心性修炼功能的上乘武学。习练时不尚蛮力,不重刚猛,而以“意领气、气运身、身带手”为核心,讲究“形如游龙,动若江河”,整套拳法如行云流水,绵延不绝,仿佛天地间的气机在拳势中自然流转。

二、形、气、意三者归一

习练太乙游龙拳,绝非简单的肢体模仿,而是一场由外而内、由形入神的深度修炼。

其要义可归为三重境界:“形正、气顺、意真”。

1. 形正:以身为笔,勾勒龙形

“形不正则气不顺”,太乙游龙拳对身法要求极为严苛。

起势之时,须头顶悬,下颌微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如松立地,似鹤独立。

每一个动作都讲究“圆、活、连、绵”,不可有僵直之态,亦不可有断续之痕。

拳势中多见螺旋缠绕之劲,如“青龙出水”“白龙摆尾”“游龙穿云”等式,皆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如藤蔓般缠绕伸展。手臂如蛇行,脚步如猫行,轻灵而不失沉稳,柔韧而不失刚劲。

初学者常因腰腿无力、关节僵硬而难以做到“节节贯穿”,故基本功训练成为入门之钥。

习练时要注重“腰腿功、缠丝走化功、内劲自摩自拉功”三大根基。

每日站桩(如无极桩、混元桩)以培元固本;压腿、活胯、转腰以增强柔韧;反复练习单式动作,以体会劲力的传导与转换。唯有根基扎实,方能在后续套路中如龙游太空,自在无碍。

2. 气顺:呼吸为引,导气令和

太乙游龙拳的呼吸,并非刻意控制,而是“以动作引呼吸,以呼吸养动作”。

练习时,讲究“开吸合呼、升吸降呼、蓄吸发呼”的自然节律。若达到更深层次的修炼中,则呼吸与动作完全融合,习练者进入“胎息”般的状态(呼吸微细绵长,几近于无),体内真气却如春水初生,在经络中悄然涌动。如此练拳不再是“用力”,而是“用气”,动作由内而外自然生发,如风吹柳,不假思索。

习练时需注意“莫求快,但求松;莫求力,但求通。”松,则气行无阻;通,则百脉皆和。

3. 意真:以意导气,神与物游

“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劲到。”这是太乙游龙拳的核心法则。

所谓“意”,不是杂念纷飞,而是专注、清明、与动作合一的觉知。练习时,须将意念置于动作的起点、运行轨迹与终点,如“意在指尖”“意守丹田”“意随势转”。

这种“意守”与“意导”的训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达到身心的高度协调统一。习练者沉浸其中,忘却自我,仿佛化身天地间自由遨游的龙,体验到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久而久之,能使人神志清明,杂念渐消,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禅定状态。

达到此境界的习练者描述:“练拳时,仿佛时间静止,唯有身体在呼吸中流动,心如止水,却又生机盎然。”

三、练习感受

游龙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看似轻柔缓慢,实则暗含劲力。每日晨起习练,周身气血通畅,精神焕发,实为养生健体之上乘功法。

第一阶段:身动心静

初习太乙游龙拳的习练者会感到动作繁复、节奏难控,身体僵硬,呼吸紊乱。然而,坚持数周之后,会感受到“身体在动,心却静了”。日常生活的焦虑、工作的压力,在一招一式的缓慢流转中被一点点剥离,大脑的杂念自然退去,如同被清泉洗涤。

有习练者回忆:“某日清晨练拳,忽然感觉手臂轻如鸿毛,动作如自发运行,仿佛不是自己在打拳,而是拳在带自己走。那一刻,他感到身体轻盈自由。”

第二阶段:气行脉动

坚持习练月余,习练者体内开始出现“气感”,或为小腹温热,或为手心发麻,或为脊背如蚁行,这是真气开始在经络中运行的征兆。尤其在练习“混元开合”“丹田鼓荡”等内功动作时,能清晰感受到腹腔内的起伏与热流。

一位资深学员曾描述:“他习练半年后的一天,练到‘龙吟三叠’时,突然感到体内仿佛有股暖流从尾闾直冲百会,头顶微微发胀,全身通透,如沐春阳。那一刻,他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气遍身躯’。”

第三阶段:神游太虚

当形、气、意三者高度统一,习练者会进入一种“无我之境”。动作不再需要思考,呼吸自然绵长,意念如云飘荡。身体仿佛化为一条游龙,在虚空中自由穿梭。外界的喧嚣远去,内心的纷扰平息,只剩下一种深沉的宁静与喜悦。

这正是道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之境——人与天地同呼吸,与万物共节律。

结语:

拳如人生,游龙归真。武当太乙游龙拳不仅是一项武术技艺,更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习练者通过习练此拳,可深刻体会到人生如拳,不必急于求成,贵在绵延不断;不必强求刚猛,胜在柔韧通达;不必外求认可,重在内在自足。

游龙于心,太乙归真。

拳未止,道已行。

希望更多同学能够加入游龙拳的学习,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文来源:武当杂志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